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尋找最美家庭 真情詮釋幸福

2014-11-20 21:14:04 來源:臨汾新聞網

市區自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以來,挖掘了一批在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熱心公益等方面事跡突出的優秀家庭。他們憑借良好的家德家風,在經營好自己家庭的同時,也贏得了社會認可。這不,在堯都區車站街辦事處車站社區,就有兩個摘得“關愛之家”、和美之家”桂冠的家庭。11月18日,記者走近她們,聆聽“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

文/圖記者 成華 亢亞莉

郭川娥:和美之家的“和美”真諦

幸福是什么?腰纏萬貫不一定就幸福,權重位高也不一定是幸福,全家人在一起相敬如賓,有一顆尊老的孝心,助人時的一股熱情,創業時的同舟共濟,育人時的言傳身教,才能演繹“最美家庭”的和諧之音,也能詮釋出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這才是幸福的真實內涵。說這段話的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和美之家”的主人公郭川娥。

志同道合出“板報” 互敬互愛做榜樣

今年70歲的郭川娥是堯都區車站街辦事處車站社區第三網格精神文明宣傳員。談到被評選為“和美之家”,郭川娥也向我們分享了那段“最美真經”。

“一個家庭美不算美,周圍每個家庭都美,才是真的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郭川娥和老伴孔慶榮認真經營著他們的幸福家庭,用郭川娥的話來說,結婚47年來,互敬互愛、相互信任是他們幸福的基礎,也是幸福的源泉。

互相關愛,相互攙扶,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郭川娥夫婦的悉心經營下,結出累累碩果。2006年,被堯都區車站街辦事處評為“五好家庭”;2011年底,再次被堯都區車站街辦事處推薦為“關愛社會模范家庭”,在他們的影響下,兩個孩子的小家庭都很和諧,都很孝敬雙方的父母。

“我和老伴什么事都能想到一起,干到一起。就拿社區三組網格的黑板報來說,多年來總是我們兩人一起設計版面,我寫稿,老伴插畫,每期板報都得到了大家的好評。”郭川娥笑著述說與“默契搭檔”之間的“板報情緣”。

關心關愛下一代 言傳身教“育新苗”

暑假期間,郭川娥和老伴根據關工委的要求,一起組織帶領孩子們聽講座、排節目、講故事等。同時,響應社區提出的倡導低碳生活的號召,郭川娥和學生們一起在社區做公益勞動,清除花池、草坪里的垃圾,這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孩子們懂得要尊重清潔工人的勞動成果。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建議首先要綠化避免污染,工場排出的污水要凈化,開播一個專門的環保教育頻道及網頁。”節約從我做起,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節約,我們國家這么大,這么多人口得節約多少啊”……聽到孩子們活動后的心得體會,也更加堅定了郭川娥心中的想法。“孩子就是小苗,要靠我們細心修剪才能茁壯成長,同時也要用家庭每個人的人格魅力,真真實實、點點滴滴的關愛、影響身邊每個人。

一花獨放不是春 孤雁奮飛難成行 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除了言傳身教為家庭成員樹立榜樣外,郭川娥還常常獻身公益事業。

臨汾市關工委宣傳圖案宣傳員、堯都區關工委校外輔導員、全國學雷鋒聯盟中心志愿者、車站社區關工委校外輔導員……整日“公務繁忙”的郭川娥,還不忘為社區學生進行功課輔導,為外地農民工的子女贈送書包、文具袋、參考書籍等一些益事;帶頭在學雷鋒志愿者大會捐贈新舊衣服20件,并多次為災區及貧困山區捐款。

在郭川娥的帶動下,子女們在單位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外孫們在學校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小公民”等稱號。“雖然我們年老退休了,但我們心不老,要將我們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無私傳遞給年輕人,把我們的余熱無私奉獻給社會,獻給祖國,共同實現我們美麗的中國夢。”郭川娥滿懷信心地說。

 

宋錦珍:關愛之家的“關愛之行”

十幾年來,她以社區為家,不間斷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她發動社區居民開展“社區是我家”送溫暖活動,探望殘疾人、空巢老人,慰藉孤寡老人;組織青少年義務清掃社區衛生、慰問鐵路一線職工,關愛整個社區居民……她用一顆善良的心為整個社區營造溫暖、友愛的和諧音符。她,就是堯都區車站街辦事處車站社區第六網格長——71歲的宋錦珍。

愛心助殘 點滴小事,滿滿真情

53歲的柴巧云,是西單小區的一位住戶,由于患有肢體殘疾,一直同娘家父母和一雙兒女住在一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全家人的生活來源,大都靠父母親的退休金。母親故去后,生活壓力就全都落在了年邁的父親身上。從2006年起,宋錦珍得知情況的那一年,便自掏腰包開始了一系列的“關愛活動”。夏天買單衣、冬天買棉服,中秋節送月餅、春節時送年饃、春聯,平日里送牛奶、雞蛋、水果,并及時上報街道辦解決了柴巧云的低保問題。

“姨,真不知該說啥好,謝謝你們。”每聽到柴巧云的感激之語,宋錦珍倍感欣慰。誰家沒個難處,能幫就一定要幫!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是我一定會堅持下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有責任帶頭幫助困難群眾。”就這樣,十幾年來,在宋錦珍的影響下,轄區居民的愛心不時匯集,關愛孤殘者的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獻愛心,伸出手”的行列中。

關愛空巢 調節心態,快樂同行 81歲的張奶奶共育有3個孩子,老伴已經去世多年,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無奈“淪”為“空巢老人”。細心的宋錦珍了解情況后,經常去張奶奶家串門,陪她聊天,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并鼓勵她參加社區的舞蹈隊,一起打太極拳,一起唱歌,一同跳舞……自此,獨居生活的張奶奶反而閑不下來,在老姐妹的陪伴下,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整個人樂觀向上,不再感到孤單。

“有一次我去她家,半天才開門,我伸手一摸,滾燙,發高燒,上吐下瀉,我趕緊叫鄰居幫忙把她送到醫院。直到她的家人來了沒什么大礙我們才離開。”宋錦珍說道,人年齡大了,有的時候就像孩子,愛熱鬧也需要關愛,所以我經常帶她來參加活動,在這朋友也多,大家都能互相幫忙。”宋錦珍欣慰地說。

關注教育 義務輔導,播撒希望

“愛我社區,爭當優秀小公民”。作為車站社區關工委第一組的組長,宋錦珍從未放松過對孩子們的關心與教育。該社區多為鐵路系統職工,父母多為雙職工,每逢寒、暑假,她都會帶領關工委小組組織片區的孩子們參加一系列假期活動。其中,每年學做一道菜,讓孩子們學會自立,可謂是宋錦珍所在小區的“招牌項目”。

此外,每到寒暑假,宋錦珍還會和輔導員一起組織孩子們,帶上親手熬制綠豆湯,腌制茶葉蛋,去機務段、火車站、信號樓等單位,慰問戰斗在鐵路一線的職工們。邀請小區里的退休教師、老革命、老紅軍,給孩子們講革命戰斗故事、組織去臨汾烈士陵園緬懷革命烈士等,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意識。

“我的中國夢”是為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號召,今年暑假發起的。為了達到實效,讓孩子們真正理解“中國夢”的含義,宋錦珍親自前往新華書店挑選科普圖書、閱讀資料等,又買來紙筆、水彩、畫板等,細心輔導孩子們暢談、繪畫心中的“中國夢”。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簡單而又平凡的“片長”工作,讓宋錦珍收獲快樂的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1996年,在社區領導的鼓勵與推薦下,宋錦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片長。2001年,宋錦珍榮獲了“臨汾市十佳居民公仆”的稱號,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屬于自己的那份驕傲。臨汾市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時,“當仁不讓”地被車站街辦事處推選為第六網格網格長。今年,在臨汾市開展的“十杰百佳千優秀”活動中,宋錦珍一家還被評為最美家庭之“關愛之家”。

車站社區副主任席麗萍介紹,根據全國婦聯、省婦聯關于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的部署要求,車站街辦事處車站社區也在積極配合著市婦聯開展尋找的“十杰百佳千優秀——最美家庭”活動,最終在參選的家庭中,郭川娥家庭被評為“和美之家”,宋錦珍家庭被評為“關愛之家”。

“這兩個家庭,一直以來都是社區學習的榜樣,在社區各項活動中都能發揮積極帶頭作用。社區鄰里之間發生什么事,他們都會及時反映,并在第一時間采取恰當方法進行解決。現在社區里的其他居民們,對他們的評價都非常高。有這樣的‘榜樣’,我們工作起來也都很舒心,建設美麗和諧小區也更有信心了!”席麗萍高興地說。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株洲县| 望谟县| 鄂托克旗| 苗栗市| 阜阳市| 鹤庆县| 盐津县| 疏附县| 滕州市| 临武县| 南雄市| 临猗县| 鄂尔多斯市| 潍坊市| 紫阳县| 晋江市| 塘沽区| 左贡县| 弥渡县| 苏尼特左旗| 水城县| 马公市| 福建省| 新竹县| 东海县| 驻马店市| 中西区| 双柏县| 洛隆县| 武宣县| 平顺县| 军事| 炉霍县| 彭水| 分宜县| 梨树县| 大兴区| 东乡| 宜丰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