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創新方法 提高普法實效
——全市“六五”普法工作綜述
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總驗收年,是深入推進“法治臨汾”建設的重要時刻。5年來,是全市各級領導法治觀念逐步增強、法治水平持續提升的5年,是普法主管部門順應時代變化、認真履行職責的5年,也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斷創新發展、取得扎實成效的5年。
突出普法教育重點 法治宣傳廣泛深入
普法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為此,我市豐富載體、狠抓落實,將“六五”普法教育逐步引向縱深。
抓“關鍵少數”示范引領。近年來,我市突出抓好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將普法宣傳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層次。5年來,市、縣兩級舉辦法制報告會70余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以來,以學習宣傳憲法引領全民普法教育,先后購買《憲法讀本》4000余冊,《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2000余冊,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學習憲法、維護憲法、尊重憲法的良好氛圍。
“法律進機關”常抓不懈。5年來,市級先后組織了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刑訴法修正案等專題報告會。市、縣兩級黨委中心組共組織法律學習200余次。“法律進單位”強化培訓。為提高廣大公職人員的法律素質,全市各單位在干部教育中設置了法律教育內容。吉縣于2012年舉辦了為期3個月的依法行政知識競賽。襄汾縣“六五”普法期間,組織舉辦11次培訓班,對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進行了法律知識培訓。“法律進鄉村”形式多樣。市委依法治市辦向全市農村發放“兩委”干部和社區居民簡明法律知識手冊62200本,農村普法掛圖2960套。針對農民學法的特點,各縣(市、區)利用重大節日,組織“送法下鄉”宣傳咨詢活動390次,使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形成了常態化局面。“法律進學校”成效明顯。各縣(市、區)加強了專職法制課教師隊伍建設,小學按1人至2人,初中按3人至5人,高中按5人至8人配備專職法制課教師。
“法律進社區”深受歡迎。各司法所建立了社區法治宣傳制度,定期向居民宣傳與其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每年5月19日的全國助殘日,全市在社區開展殘疾人法律咨詢暨宣傳活動。“法律進企業”注重實效。5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先后舉辦企業經營管理法制培訓班220余期2.8萬人次。今年5月開始,市司法局、市中小企業局、市工商聯組織了為期3個月的“法律進企業”巡回宣講活動,深入全市17個縣(市、區)720余家中小微企業,有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探索創新方法手段 著力打造普法品牌
積極探索法治宣傳的新形式,不斷壯大普法隊伍,是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關鍵所在。
發揮典型示范效應。近年來,我市大力總結推廣翼城普法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翼城縣《經緯劇場》創辦9年來,堅持每周拍攝播放一集普法短劇,目前已播出435期,宣傳法律法規400多部,參演群眾達6200余人次,成為全縣人民喜聞樂見的普法品牌。隰縣開辟《法治經緯》電視欄目,洪洞縣推出《法眼》普法欄目劇,霍州市開辦《與法同行》《一路陽光》欄目,吉縣、襄汾組織拍攝法治微電影,安澤縣開展“普法快板進萬家”活動,使普法宣傳更加深入人心。
活躍節慶宣傳活動。5年來,全市共組織大型法制宣傳活動290場次,受教育群眾達40余萬人。市電臺的《法制時空》、市電視臺的《論理說法》、《臨汾日報·法治社會周刊》、市司法局的《臨汾普法》等欄目或刊物,已成為人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良師益友。全市已在電視、廣播、報刊開設法制專欄節目50個,建立專業普法網站15個。同時,利用手機短信、QQ群、微信、微博、電子顯示屏普法,豐富了宣傳形式。
整合普法人才資源。全市17個縣(市、區)均組建了“六五”普法講師團,全市聘請2000多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普法宣傳員,在市、縣兩級機關單位選任普法聯絡員1260名。
整合法治文化資源 深化法治宣傳教育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我市利用臨汾獨有的人文資源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傳播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
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我市積極探索建設縣(市、區)法治文化公園,鄉鎮、街道建設法治書屋或法治文化長廊。侯馬市建立了法治主題廣場和廉政文化公園。襄汾在縣城廣場制作了不銹鋼法制宣傳欄14塊,并制作了固定性宣傳標語。堯都區依托“清風閱報欄”,在150個小區設立普法宣傳欄,并在市區古城公園興建了一條百米長的法治宣傳長廊。吉縣在全縣79個行政村分別搭建了法治宣傳專欄,使法治宣傳工作真正貼近基層、深入民心。
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我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把法律知識通俗化、規范直觀化、歷史形象化,寓法治熏陶于人們的休閑娛樂之中。侯馬市在2013年舉辦了“喜迎十八大,法律伴你行”法治文藝節目匯演。安澤縣組織舉辦了“和諧杯”法制書畫大賽,共有160多幅作品參賽。
打造高標準法治教育基地。我市依托侯馬彭真故居紀念館、洪洞華夏司法博物館、安澤荀子公園、霍州署衙,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法治教育基地,實現了法治文化與我市地方特色文化、行業文化、群眾文化的有機融合。
在搞好普法教育的同時,各縣(市、區)圍繞推進“法治臨汾”建設這一主題,以學促用,普治并舉,使依法治理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各縣(市、區)將普法依法治理情況納入當地黨委、政府綜合考核體系,制定實施考評細則,提升了法治創建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5年來,全市開展了法治縣創建、依法治理示范單位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翼城縣、吉縣、襄汾縣被全國普法辦表彰為“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集體“,浮山縣蛟頭河村、堯都區韓村、古縣張家溝村、洪洞縣秦壁村、汾西縣澗底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市國稅局、市食藥監局、侯馬市郭村被評為“省級依法治理標兵單位”,市環保局、市總工會、市計生委等11個單位被命名為“省級依法治理示范單位”。市級命名表彰依法治理示范單位70家,縣級樹立了依法治理示范單位、民主法治示范村850家,極大地激發了基層單位參與依法治理的積極性。
在推進依法治市進程中,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依法治理,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從2012年起,市委、市政府開展了“環境提升年”、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活動,依法整治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2013年4月,市委、市政府開展了“夯實基礎管理、落實工作責任”的集中教育整頓活動。整頓期間,今年以來,全市推進“六權治本”工作,著力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公職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為推進法治建設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全市各級領導干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廣大公民學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識進一步增強。通過開展“六五”普法總結驗收,進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須樹立"三個意識",即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創新意識,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創新力度,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楊文婷)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