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是尊老愛老的升華
臨汾新聞網訊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體現個人品格的一種修養。然而,在處處講究競爭和效率的現代社會,謙讓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
斑馬線前,車讓人”是每一位司機應該遵守的鐵律,然而在實際行車過程中,這一彰顯文明同時給予行人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則卻被多數司機無情踐踏,行人過馬路時左顧右盼、提心吊膽。而白發蒼蒼的老者步履蹣跚、戰戰兢兢,想要順利過馬路確非易事。
各業務大廳內,人們排隊辦理業務已經成為常態,每每碰到加塞的行為,其他人總會投以鄙夷的眼神。然而,面對隊伍中身姿已經不再挺拔的老者與大家同樣排隊等候時,很多人卻對大廳內“老人優先辦理”的善意提醒視若無睹,主動讓老人的更是屈指可數。
過一個路口老人用了10分鐘
10月19日上午7時30分,73歲的張大爺領著孫子從扁擔巷家中出發,按照每天的線路,他會從皮店門巷來到堯都區二院門口,然后往北步行50米來到鼓樓環島鼓樓南街口,過馬路后沿鼓樓西南角人行道至臨汾市第一小學對面,然后在交警指揮下過馬路,送孩子入學后他再原路返回。
這個時間段恰是早高峰時期,過往車輛較多,張大爺帶著孩子在此過馬路是他每天最緊張的時候。領著孩子,張大爺準備過馬路,然而一輛輛疾馳而來的小轎車卻讓他不敢邁出第一步。記者觀察發現,由于這個路口沒有紅綠燈,雖然張大爺站在斑馬線前,但每當從馬路南邊行駛過來的汽車看到有人要橫穿馬路時,都會按著喇叭加速通過。從貢院街口到鼓樓環島有三四百米的距離,但剛通過紅綠燈的車輛經過這段距離也已經提速,而且往往是幾十輛車接連通過,每當這時,張大爺總要拽緊孩子,同時提醒他“不要跑,跟著爺爺一起過”。3分鐘時間過去了,雖然有一些年輕人跑著過了馬路,但張大爺在一次次躍躍欲試后還是打消了過馬路的念頭。在他看來,自己年齡大了,速度肯定不及年輕人,如果因為和私家車搶道發生意外,那可得不償失。
好不容易等到幾位同樣需要過馬路行人,張大爺和大家瞅準時機,趁著馬路南邊沒有車輛通過的機會邁步向馬路對面走去。
行駛到馬路中間的時候,一輛小轎車閃了一下大燈,連按了幾聲喇叭,然后向右打方向從張大爺和其他行人的身后通過。好不容易行至馬路中間的護欄位置,從鼓樓西方向行駛而來的一輛輛汽車又無情地將他們的隊伍隔斷。
兩側道路都不時有高速行駛的汽車從他們面前和身后經過,張大爺和大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左顧右盼,卻又孤立無援。眼瞅著一輛公交車行駛過來,由于就要進站,公交車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張大爺準備帶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緊隨公交車的一輛私家車打著轉向超車,刺耳的喇叭聲中張大爺和大家又不得已退了回來。
又等了幾分鐘,馬路上的車明顯少了,張大爺和其余幾位順利過了馬路。眼看著快到孩子入學的時間了,張大爺和孩子加緊步伐來到學校對面。由于這里有交警執勤,在多名家長和孩 子到達后,交警上前示意過往車輛減速停靠,然后護送孩子安全過馬路。
將孩子送入學校后,張大爺掏出手機一看,已經7點50分了。這么短短幾百米的上學路,張大爺每天都需要近20分鐘才能走完。“最主要的就是鼓樓南路口,沒有交警護送,過往車輛也不避讓,過個馬路真是讓人提心吊膽。”張大爺告訴記者,為了防止每天過馬路耽擱太多時間,他每天必須保證7點半準時從家出發,這樣才能避免孩子遲到的情況。
無獨有偶,鼓樓北孫賓廟路口也沒有紅綠燈,據周邊商戶反映,每天上午和中午時分,這里都會發生嚴重的堵車。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該路段僅有兩條車道,加之處在十字路口,大量汽車、電動車在此交匯,而無論從任何一方行駛而來的小轎車在面對行動緩慢的老年人時鮮有減速停車避讓的。“上次一個老人過這個路口,用了近十分鐘。”一位商戶老板告訴記者,面對需要過馬路又孤立無援的老人,他始終想不通那些司機為何不能把車速降下來,等行人特別是老人通過后再繼續行駛,停一停耽擱不了多少時間,但就是沒有人愿意這樣做。”面對這樣的現象,這位老板感到十分不解。
排隊辦業務 老人要花半個鐘頭
67歲的劉桂花每天肩負著接孫子放學的任務。19日上午考慮到還要前往解放路與鼓樓北大街十字路口的中國銀行為老伴辦理社保繳費業務,她當天早早出門,并于11時10分到達銀行大廳。雖然大廳內辦理這項業務的市民排著長隊,但劉桂花還是加入到了隊伍之中。雖然前面還有9個人,但她覺得半個小時應該能夠輪到自己,辦完后再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為每一位市民辦理業務,但核對信息、交錢、開票、簽字確認、留電話一些列繁瑣的程序需要花費四五分鐘的時間。11時25分,一位剛剛進入大廳的婦女與正在辦理業務的市民是朋友,看到對方正在辦理,該女士徑直走上前去,與她打招呼。“這是我的社保卡和錢,你捎帶給我交一下。”雖然業務桌前有伸縮隔離欄,但該女士還是把社保卡和錢交給了對方,全然不顧正在排隊的其他人。“沒有公德,隨意插隊。”等工作人員為其辦理完后,兩人說笑著離開,大家對她的行為嗤之以鼻
眼看著時間到了11時35分,劉桂花前面仍有3人未辦理完業務,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老太太,你別等了,跟前面的人說說,你先辦。”看著劉桂花已經在隊伍中等了20多分鐘,聽說她還要去接放學的孫子,后面的一位小伙子拉著劉桂花來到了業務臺前。“這位老太太已經等了20多分鐘,而且馬上還要去接孩子,能不能讓她先辦。”當小伙子說出這句話時,隊伍中的其他人也都看著隊伍的第一名,希望她能發揚風格,讓老人先辦。然而對方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這位女士說自己也排了很長時間隊,而且馬上也要去接孩子,讓劉桂花在她后面辦。無奈之下,又等了三四分鐘,終于等到劉桂花辦業務了。“真是謝謝大家,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不僅辦不完業務,甚至還要耽誤接孩子放學。”等辦完業務,已經11時45分,劉桂花在離開時不住地向后面兩位市民和小伙子道謝。
謙讓之風何時能蔚然成風
“應該耽擱不了多少時間,但就是沒有人愿意這樣做。”那位老板的埋怨在向人們敲響警鐘的同時發人深思。也許我們急著去接孩子,抑或回家看望父母,但如果僅僅停靠幾分鐘就能換來對方的會心一笑和感激,我們何樂而不為?誰都有年邁的父母,誰也會慢慢變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在繁華擁堵的街道,面對這些孤立無援、行動緩慢的老人,也許我們放慢車速,后面的車也會跟著禮貌避讓,老人們就能安全順利地到達馬路 對面,和諧的馬路交響曲則會將關愛傳遞給每一位行人。
在購物中心、在業務大廳、在售票網點,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為老人們想一想,一個充滿善意的謙讓,一句關愛的問候,也許能夠讓老人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讓他們順利辦完業務,早點回到溫馨的家。
謙讓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
謙讓是一種豁達的愛,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升華。
愿平陽大地謙讓之舉蔚然成風,早日吹遍城市的每個角落。
記者 盧凱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