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春節將至,超市成了市民們采購年貨的主戰場。面對五花八門的促銷攻勢和琳瑯滿目的商品,不少人把持不住,盲目地開啟了“買買買”模式,結果花了大錢,卻連小事都沒辦好。對此,臨汾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江栩為廣大市民支招,傳授擇優秘訣。
散裝年貨看門道
日前,多家超市都以年貨區為主打,各種散裝食品唱起了主角。現炸的帶魚、丸子、酥肉等看上去誘人,聞起來噴香。此外,一些散裝小零食也備受寵愛。但是,市民劉女士在挑選時卻犯了難,她有些擔憂地說:一些糖果的包裝有些破損,熟食區炸好的雞柳、肉串等沒有具體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買回去不知道能放多久。”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營者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由專人負責銷售,并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必須在盛放食品容器的顯著位置或隔離設施上標識出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產者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江栩指出,市民在購買現場制作或散裝食品時,對于無標簽或標簽標志中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內容不齊全的食品,要慎重選購。
真空包裝有講究
快過年了,不少家庭會準備一些真空包裝的熟食,吃起來方便省事。日前,市民吳女士和家人在某超市購入大量食品,卻發現其中兩包豆腐干“走風漏氣”,一拆開包裝便聞到一股腐敗的味道。
真空包裝有講究,如何挑選有秘訣。江栩分享了幾個小妙招:一要看外包裝是否整潔,表面是否有破損;二要仔細觀察食品袋是否出現漏氣、鼓脹等現象;三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留意包裝內的食品是否出現混濁,形狀是否有變化,有沒有來源不明的異物。”
臨期食品講身份
在超市購物,不少市民看到特價兩字就兩眼發光。但是,不少特價品的實用性也悄然打了折扣。記者在平陽南街某超市看到,乳制品捆綁銷售的情況普遍存在,而搭售的食品往往不夠新鮮,都是距離保質期較近的。
由于商家很少對臨期食品的保質期予以明示,一些馬虎的顧客在挑選時也沒有留意,等到食用時很可能發現已經過期。商家對臨期食品需向消費者做出醒目提示。只要食品在保質期內,并不會影響人們健康,但營養肯定會有一定的流失。”江栩表示,市民在購買年貨時,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于一些臨期食品要酌情購買。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臨期食品,有權要求商家給予退換貨。
記者 成華 李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