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新年剛過,家住南外環的陳師傅安頓好家中癱瘓在床的老伴,準備前往一家汽修店當門衛,可是當他到了汽修店后,負責人卻告訴他,因為年齡問題不能被雇用且已經找好了新的門衛。
“我今年62歲,身體好,還可以干體力活,想找份工作,可從去年找到今年一直沒找下,老板們都認為我年齡太大了,不合適出來工作了。”2月28日下午,陳師傅見到記者后稱,為什么老年人想自力更生,找份工作就這么難呢?”
如今,老年人再就業已成為一種常態,很多退了休的老年人,都希望可以發揮余熱,再上崗,再就業。可事實上,除了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老年群體外,大部分老年人在就業路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麻煩。“一般55歲以后的勞動力,我們就不會考慮了,畢竟年齡大了,怕出現什么問題。”在堯豐市場內,一位蔬菜批發商告訴記者,他經常會雇傭一些勞動力從事卸貨、囤貨的工作,薪金一般在1500元/月。然而,他在雇用勞動力時,卻始終避免雇傭55歲以上的人,害怕出現問題。
出賣勞動力的老年人因為身體、年齡因素,在尋找工作時,會遇到重重阻力。“現在社會這么發達,不會電腦基本什么工作都找不下,也許在幾十年前,有專業技能的老年人算是行業佼佼者,但現在,實在是不敢這么說了,會計越老越吃香’這句話已經快說不通了。”位于濱河東路的一家室內裝修設計公司內,一名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跟不上時代倒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如果手底下有一名老年職工,作為老板也實在不好意思指使他干這干那。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目前我市老年人求職數量并不是很多,一些沒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在社區、農村醫保等福利政策的幫助下,生活壓力可以得到一定的解決。而有能力尋找崗位,也有其他專業技能的老年人,在找工作時還是會有一些優勢的。“經常有一些老年朋友會投遞簡歷,希望我們可以幫助他們。”2月29日中午,位于向陽西路的一家職業中介所中,負責人韓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的經驗,一些女性老年朋友更容易找到例如保姆、看護等工作,且有時還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老年人的求職路并不能完全說是有阻礙的。
“目前政府部門并沒有針對老年勞動力制定一些再就業的辦法,希望可以有一個官方機構可以為老年人再就業提供幫助。”韓先生說,如今養老問題是社會的顯著問題,老年人趁著身體還行,給自己贊一些養老錢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所以他一直鼓勵身邊的閑散老年勞動力出去找份工作。
記者 楊全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