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工為骨干,把多元化服務提供給社區居民。3月30日上午,鄉賢街辦事處召開了“三社聯動”推進會,積極推廣鄉賢社區和水門社區在試點過程中取得的先進經驗,同時明確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努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搭建平臺 滿足多元需求
小小社區,要治理好并不容易。在“三社聯動”活動中,水門社區從居民的需求出發,成立了幸福課堂、溫馨咨詢室,積極推進一系列便民服務,獲得居民一片贊揚。
今年3月剛成立的溫馨咨詢室準備充分,相應的制度基本完善,已經受理十余起咨詢。社區居民張先生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學會理解處于高考叛逆期的孩子,并掌握了如何與孩子交流的技巧。
幸福課堂每月開講兩次,授課內容涉及法律知識、交通安全、養生常識、心理健康、育兒經驗等。以社區服務中心作為服務平臺,依托臨汾市社工聯合會資源,借助專家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幫助社區居民樹立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技巧,促進和諧家庭、社會關系的建立,為創建幸福社區奠定基礎。
資源共享 豐富業余生活
2014年7月,鄉賢社區被確定為堯都區“三社聯動”工作試點社區之一。該社區積極制定了“1234”社會工作服務模式:“1”即籌建老年活動中心,確保活動有陣地;“2”即培育、引進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兩類團體,確保服務有人手;“3”即重點關注高齡老人、獨居老人、貧困老人三類人群,確保服務對象精準;“4”即開展好日間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體娛樂、精神慰藉四項服務,要使轄區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在社區建設和治理中,少不了社會組織的豐富展現。目前,該社區培育的社會組織隊伍分別有鄉賢社區衛生服務站、原鄉賢街村委鄉賢社區志愿者服務隊、鄉賢社區老年人舞蹈隊、鄉賢社區象棋愛好者協會、臨汾社工聯合會。在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基礎上,為廣大居民提供優質服務,使居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培育主體 助推社區發展
“社區服務功能如何增強?”“社會組織、社工隊伍專業優勢如何與居民群眾需求對接?”鄉賢街辦事處下設的各社區代表先后參觀了水門社區和鄉賢社區,并匯總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急需破解的一些難題。
實施“三社聯動”治理新機制,是提升社區服務“社會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但是,由于缺乏激勵機制,專業社工人員較少,社會組織對開展各類便民服務活動缺乏積極性,主要由社區推動開展。再者外來人口流入較多,居民們彼此之間缺乏信任感,鄰里互助精神較之以往減弱,為各類活動的開展提出挑戰。
“各社區開展有意義的道德講堂或者幸福課堂等活動,普及各種知識,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各社區都要成立自己的‘溫馨咨詢室’,專門為轄區居民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思想壓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還要結合自己轄區的特點,制定有自己特色的便民服務項目,為全面推進‘三社聯動’工作打好基礎。”鄉賢街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王育紅表示,該辦事處將在七個社區全面推動“三社聯動”工作,并計劃在三和社區發展日間照料這一養老項目,帶動整個轄區基層社會管理治理水平。
記者 趙文家 李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