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轉型求新業
——山西汾河生化公司轉型發展工作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早在2009年前,山西汾河生化公司就面臨著生死存亡、何去何從的艱難局面,在一度蕭條的煤炭市場背景下,2011年9月,公司轉型發展邁開了機電設備維修、煤泥購銷業務的新步伐。五年勵精圖治,公司逐步形成了機電設備修理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煤泥銷售的“兩中心一銷售”經營格局。2015年,銷售收入達11745.06萬元,利潤完成霍州煤電集團公司持平經營計劃指標。
設備修理見成效
機電設備修理中心設立之初,一切從零起步,公司全體干部職工靠著一股“不畏難、不服輸”的勁頭勤學煤礦機電設備修理技術,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快速建立了機修隊伍,主動向先進單位取經學習,積極到各礦點承攬機修業務,并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籌建了機修、電修、液壓3個車間,修復了8臺舊車床,修理業務正式起步。
為把機修業務做大、做強,逐步實現從“以修為主”到“修造結合”的轉變,2013年,公司組織開展液壓支架防護簾設計,并取得國家專利證書;2014年,組織人員開展皮帶機制造技術攻堅工作,完成DSJ100/63/2*90皮帶機所有零部件圖紙的繪制、工藝卡制定及工裝的配套制作,同年8月,通過國家檢測評審,并取得煤安標志證書,具備制造能力資質;2015年,組織對礦井常用電滾筒的加工制造技術進行攻堅,同年5月,完成樣品制造工作,為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今,公司機修中心修理能力、隊伍素質、發展實力明顯增強,設備修理效率、維修質量水平穩步提升。修理業務范圍從汾河焦煤公司所屬礦井擴大至集團公司所屬其他礦井,機修業務收入更是實現一年一跨越,2011年9月實現機修產值689萬元,2015年達到5019萬元。
煤泥購銷出效益
在機電設備修理業務風生水起時,公司相繼高標準地開展煤泥購銷業務,承擔起集團公司煤泥銷售的管理和銷售工作,用以“清償債務,彌補虧損”。嚴抓管理、狠抓服務,確立了“精細管理、優質服務、優化營銷”的煤泥銷售工作思路,成立了煤泥銷售客戶接待中心,實行“一戶一檔”和“優質服務、客戶至上、陽光作業”的經營理念。五年來,公司連年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銷售指標,債務危機得到有效化解。截至2015年底,累計償還債務1.45億元。
種植養殖成規模
2013年,公司后勤服務中心通過服務及自養創收,創造了52個工作崗位。52名職工在做好“兩堂一舍”服務工作的同時,利用閑置土地,積極探索多種經營之路,他們先后到省農科院等地參觀、學習,確立了建設綠色蔬果基地的發展思路。公司按照“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確保效益”的原則,以建設“百畝綠色蔬果基地”為發展目標,樹立綠色、無公害產品特色,經過三年努力,蔬果基地初具規模,現有蔬菜大棚7座,棚外 蔬果種植面積近百畝,蔬菜大棚采用先進的越冬茬和冬春茬種植技術,實現了四季有菜的種植目標;梨樹園、櫻桃園等“五大主題園區”初現;服務鏈條不斷延伸,業務擴展至集團公司本部礦井單位;綠色循環發展模式形成,果園林下養雞、雞糞肥田、秸稈養羊、羊糞養棚、水池養魚、池水澆菜的資源循環利用,為公司轉型發展之路提供了有益探索。公司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經營的靈活方式,由農戶管種、公司管銷,實現了迅速做大做強的目的,“百畝綠色蔬果基地”經營收入由2013年的5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萬元,2015年實現利潤8萬元。
科技項目激活力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公司十分重視創新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公司依托“省級技術中心”力量,積極與各科研院校開展交流,已儲備創新發展項目8項。2015年,公司開發“人臉識別智能防盜門”項目,目前完成樣品試生產,并將研發成果及可研報告上報兩級公司研究批復。
汾河生化公司涅槃重生,選擇了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和自身實際的轉型發展之路,以不屈不撓、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走出困境,奮力譜寫了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李靜)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