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30年前,彼時的臨汾鐵環漆業有限公司還是襄汾縣油漆廠,倒塌的圍墻,一排破爛的窯洞,一大筆外債就是它全部的固定資產;
30年來,憑借著老一輩“鐵環人”的滿腔熱情和不屈精神,鐵環漆業有限公司在原襄汾縣油漆廠的基礎上全面改制為民營企業,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市場銷路不斷擴大,工廠規模日益壯大;
30年后,在企業創始人、總工程師鄧根旺的帶領下,鐵環漆業有限公司一邊搞科研,一邊抓生產,不斷開發新產品,向高新技術領域邁進。
目前,其自主研發的水性封閉甲醛涂料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鐵環”商標連續18年被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該企業被評為“最具成長性晉商50強”……
創新:樹起轉型發展的大旗
“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只有不斷自我突破,才能在日益變幻的商海中有立足之地,就這點而言,我們的步子還是慢了些。”鄧根旺謙虛地說,年逾八旬的他精神矍鑠,眼睛里流露出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期許。六十多年的工作經驗讓鄧根旺始終牢記只有走在技術的最前沿才能讓企業站穩腳跟,不被時代的浪潮湮沒。如今,創新已經成為“鐵環”精神、企業的靈魂。
臨汾鐵環漆業有限公司有員工140人,從事研究試驗人員23人,公司實驗室被省財政廳、省中小企業局認定為“山西省中小企業技術中心”。走進實驗室內,研發負責人程遠正帶領科研團隊進行水性鑄管專用漆的研究。“主要是通過新材料、新工藝和設計的改進,讓產品的防腐蝕效果更好、防銹效果更佳等,滿足產品在實際應用中所需的性能。”程遠介紹,公司為適應市場需求,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2001年,在全國油性漆還占有絕對市場份額的情況下,鐵環漆業有限公司開始研發涉足家居、兒童玩具等行業中使用的水性漆,在攻破了關鍵工藝——水溶性丙烯酸樹脂后,公司生產出了不含甲醛、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適用于家具涂層及室內裝修的水性木器漆,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產品遠銷歐美地區。
環保:吹響綠色節能的號角
2015年,公司整體從張禮鄉張禮村搬遷至鄧莊鎮南梁村,使得公司的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節能減排再上新臺階。“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節能環保,力爭不傷害周圍的一草一木。”鄧根旺把自己的理念一點點傳遞給鐵環的員工們。
正在建設的新廠已經配備了一套齊全的污水處理設備,雨水收集池、生物處理池、水循環處理池,降低了由于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危害,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你看,我們節省吧!”程遠打趣地說道:“我們采用的是生物菌群處理污水的做法,紅色小屋是菌群培養的地方,必須24小時運作發電,會有專人對菌群的溫度、濕度等外界環境進行控制,保證菌群的存活率,確保污水處理的效果。”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建議”指出: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在程遠看來,“十三五”期間,涂料行業的發展思路應是大力發展以水性漆涂料為代表的環境友好型涂料,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機遇。
責任:扛起反哺社會的擔子
企業發展了,經濟好轉了,“鐵環”沒有忘記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沒有忘記父老鄉親。
當聽說張禮村想鋪一條油路,卻苦于無錢時,剛剛起步的公司湊出了萬余元捐給了鋪路工程;
當得知周邊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時,公司義不容辭為學校配備了成套的桌椅、樂器等;
當發現襄汾縣殘聯缺少交通工具時,公司就捐獻車輛,不計回報;
……
扶困助殘、捐助教育、熱心公益,鐵環漆業有限公司先后為周邊新農村建設修路美化,為慈善協會、烈士陵園、孤寡老人、失學兒童、建國老黨員等捐款捐物,回報社會、感恩桑梓。
“在襄汾建廠初期,公司真的是步履維艱,鄉親父老肯信任我、資助我,這份情義我不能忘。如今,我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報答這片土地的恩情。”鄧根旺充滿感激地說。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