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自2009年開始,短短七年間,“雙十一”從起初僅有0.5億元的成交量飆升至去年高達912個億的銷售額,扶搖直上的全天交易額不斷刷新著全社會對線上購物的舊有認知,締造出一個足令無數實體零售商自愧弗如的營銷傳奇。
作為零售商業市場的中堅力量和重要構成,實體零售商絕不甘心一而再、再而三令線上消費“蠶食”自己搖搖欲墜的市場份額。特別是面對“雙十一”這樣一個電商公然向實體零售宣戰的敏感節點,我市多家實體零售商家并未選擇一味回避和消極退縮,轉而高調向“雙十一”敞開懷抱,祭出各式各樣的促銷營銷活動正面應對,讓“雙十一”不再重復電商一家風光無限風騷獨具的專美。
一度抱團 化被動為主動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的“雙十一”時間,我市安達圣購物中心就已經動員起來。11月7日,安達圣購物中心負責人向記者回憶說,他們應該算是我市第一家“觸網”“雙十一”營銷攻略的實體商家。
“當時我們就感同身受,作為實體零售商,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周邊的同行,更大壓力的競爭將來自電商;零售商業的競爭將更為全球化、立體化?!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在互聯網時代,實體店必須要發出自己更強大的聲音,讓顧客重新認識實體店的購物魅力,通過改變自己,創造全新的顧客體驗,實體店依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未來?!?/p>
于是乎,2013年的“雙十一”,一場代號為“蓮荷”(諧音聯合)行動的線下狂歡席卷平陽大地。包括牽頭商家安達圣購物中心在內,諸如銀泰商業、天虹商場、五星電器等市區眾多一線零售商都參與進來,統一推出百萬款“史上最大力度”促銷,最大幅度讓利,購物返券、送貨上門、試用試吃等力度空前的各種誘惑,與電商正面PK。
“畢竟是頭一遭嘗試此類的聯合營銷,第一年響應的商家、商戶相對不太多。等到了2014年‘雙十一’‘蓮荷’行動時情況就好多了,當時我記得臨汾主要的實體零售商基本全都參與其中。”該負責人說,“結果證明,‘雙十一’營銷對大家營業額的拉動還是相當明顯的?!?/p>
再往后,源于線上線下“雙十一”效應的同步放大,我市各商家亦對此高度重視,每每都是厲兵秣馬精心準備,早先主要扮演戰略“啟蒙”角色的抱團行動也隨即告一段落。
連日來,記者在市區走訪了解到,除個別商家明確表示不參與之外,多數商場“雙十一”促銷活動基本都已出爐,其中一家商場掛出“11月11日至13日,秋冬新品可低至5折”,餐飲業也推出了吃100送50的活動,較之一般的活動力度,著實更顯誠意。該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相較往年,今年“雙十一”節慶之所以會力推新品參與,源于他們更關注的是產銷比(即進貨與銷售的比例)而非單一的利潤指標,因為“不能讓貨滯留在手里,一定要減少庫存,增加現金流?!?/p>
體驗至上 創新業態走俏
無獨有偶,市區新百匯商業廣場的三大核心版塊——百匯奧萊、百匯宜家和百匯美食廣場都擇定于今年“雙十一”啟動試營業,言下之意不用多說。
“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消費者有了更趨多元的選擇渠道?!毙掳賲R商業廣場招商部經理張超告訴記者,“如今實體商業正面臨著全新的商業環境,迎來新一輪的抉擇和戰略調整期。變革創新,突破合作都是實體商業正面臨的重大課題,而新百匯的路徑選擇就是新穎多元的業態組合,注重體驗的規劃理念,讓消費者清楚,實體店可以給予他們完全不同于線上消費的愉悅體驗,有些東西電商永遠無法替代?!?/p>
毋庸諱言,電商“行走江湖”風頭正勁的殺手锏就在于其極具殺傷力的低價優勢,這一點實體商業縱然把利潤壓到最低也難以與之匹敵。而到了“雙十一”網購狂歡節,各大電商平臺更是會批量推出品類繁多的特價商品,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接。身為實體商業,惟有避其鋒芒,瞅準電商短板,做大做強優勢,才能從差異化競爭中謀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無論是遙相呼應的生龍國際和新工貿,抑或偏安一隅的安達圣新天地,這些去年底扎堆開業的新商場雖然并未逾越百貨店的傳統定位,但在業態創新上無一例外地植入了全新基因。豐富的餐飲搭配,專屬的兒童區域,一流的觀影氛圍……一言以蔽之,所有實體商家都在商場的體驗式消費上做足功課、動足腦筋,力求用更多新奇好玩的元素,讓消費者情愿在場內駐留更久,進而生成更多消費。
新百匯也不遑多讓?!半p十一”當天,素以高性價比聞名的奧萊折扣模式正式開啟,不單有百萬女裝免費送、掃一掃拿紅包等攬客效應十足的營銷手段,品牌服飾更會低至三折;而首推家庭全景體驗式購物、旨在打造一站式家居購物中心的百匯宜家也以“‘雙十一’,所有家具工廠價”為最大賣點;百匯美食廣場更是“痛下血本”,呈上“吃貨今日免單”的“雙十一”特權。不夸張地說,體驗式消費,必將成為“雙十一”乃至日后實體商業抗衡電商沖擊、奪回主動權的重要砝碼。
可以預見,“雙十一”網購狂歡節,仍將會是今后很長時間內各大電商屢試不爽的一張王牌;如影隨形,臨汾實體商業創新求變、革古鼎新的激越號角早已共鳴奏響。不過,這對于我市商業零售市場和廣大消費者而言,都是好事一樁。
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