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青春”助力夢想遠航
臨汾新聞網訊 創業意味著一切歸零,從頭開始,創業征程上財富與風險同在,在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流中,究竟如何才能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成為不少青年創業者一直在摸索的問題。
青年們懷揣著最樸素的情懷、最真摯的夢想、最昂揚的創業激情與動力來到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上,在這青春的賽場上,沒有真正的誰勝誰負,他們只是賽出了青年的風采。
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精英訓練營。
比賽是競技場,更是舞臺,青年選手的夢想通過比賽被放大、被鼓舞、被銘記。許多人表示,正是這些比賽,讓他們的創意逐漸清晰明朗,讓他們的創新創業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與認可,讓志同道合的創新創業者互通有無,讓投資人一睹創業者的風采。
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海選現場。
現場的青年創業者激情宣言:
“帶著責任感、使命感,在最好的時代,做最有意義的事。”
“文化創意,大眾共享,遠方的美從身邊做起。”
“小辣椒,大產業,扶貧夢,攜手圓。”
“進樂寶,讓購物更方便,配送更快捷。”
“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保護大氣,改善土質,利國利民。”
“行善舉,助善夢,永和夢,我的夢。”
“堡子鎮,打造臨汾的大廚房。”
“香凝莊園,凝聚真品,助農健康,助農圓夢。”
“用陶藝完成歷史,用陶坊回報社會。”
……
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主要面向前景良好的正式創業企業和意向創業團隊,參賽項目涵蓋商工、現代農業、互聯網、APP、旅游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熱門類別。
共青團臨汾市委書記王棟告訴記者,除了比賽角逐,此次大賽還將為創業青年提供落地、孵化、培訓、資源對接等一系列的優質服務,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力爭為全市引資引智、創新創業貢獻力量。
比賽不單是一個競爭交鋒的舞臺,更是一個結識伙伴的交流平臺。在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上,參賽選手基本都是全市各地選拔出來的精英尖子,每位選手都有機會和來自全市各地的高手“切磋過招”取長補短,觀摩學習交流互鑒,甚至還能跟別的選手“擦出火花”“碰出靈感”,繼而實現強強聯手合作。
青年創業者在“集合餐廳”交流創業經驗。
特色小鎮 讓夢想觸手可及
2017年8月7日,在梨園堂舉行的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現場不時響起陣陣雷鳴般的掌聲,李海華所帶領的堡子特色小鎮項目博得了臺下評委的贊許,成功獲得了大賽一等獎。
清晨的縷縷陽光、如同細雨般滴落在眼前古樸的房舍,推開厚重的大門,勤快的人兒先為小草“理了理發”,后為地面的灰磚“洗了澡”,貪食的麻雀也想來湊熱鬧,在桌上嘰嘰喳喳跳來跳去,房屋雖已經過精心修繕但還是留下斑駁痕跡。對面兩層的現代建筑與它們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一家隱身于堡子小鎮的“集合餐廳”。
堡子小鎮說是小鎮,其實只是個毗鄰臨汾西站的小村莊,隸屬于堯都區劉村鎮,有128戶416口人,村里沒廠沒礦沒產業,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村,傳統種植、養殖和進城打工是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隨著大西高鐵、景觀大道的修建,村里 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就更少了。
李海華和他的堡子特色小鎮項目。
2015年年初,李海華走馬上任堡子村村委會主任,眼見家鄉發展乏力、鄉親們坐吃山空,他暗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
堡子村位于河西新城中心地帶,西依臨汾西站,東臨臨汾市人民醫院、汾河生態景區,北距臨汾新一中、師大新校區,南離臨汾西客站、臨汾高速入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加之有中央、省、市一系列的惠農富民新政策,李海華計上心頭。此后,堡子村村委會多次開會協商,積極組織專家進行考察和科學規劃,最終決定因地制宜走鄉村民俗文化興村這條路子,為此提出了“大美堡子·特色小鎮”的發展理念,用李海華的話說“他要打造一個‘美食村’”。
起初,不少村民并不買賬。大家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瞎想,這樣一個村子,往里面投錢做餐飲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李海華意識到,不轉變村民的觀念,事情就難以做成。于是,他便自掏腰包,帶領由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的考察團,遠赴浙江橫店影視城、陜西袁家村,近到洪洞縣大槐樹鎮秦壁村、堯都區金殿鎮蘇村,走一走,轉一轉,向當地特色小城鎮建設“取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開了眼界的村民思想觀念解放了,支持李海華的人越來越多。
為了實現“家家創業,戶戶創新”,根據預先設計,堡子村村民以出租或入股的方式騰出宅院,坐收租金或經營分紅。對于來堡子村投資的企業和個人,村委會則提供場地和減免租金等優惠。
目前,包括“集合餐廳”在內,已經有規模不等的9家餐飲類店鋪開門營業,還有數個農家院落正在進行地面平整和室內外裝飾裝修。
按照設想,堡子村未來將開辦這樣的民俗特色客棧、農家樂飯店50家,在村內布設磨盤、牛車、石器、器具等農村生活物件,院落改造同樣突出原生態。建設“面食一條街”,一店一品一特色,并開放展示制作過程,給人以味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開辟小酒坊、小醋坊、小磨坊、小茶坊,再現傳統制作工藝,增強游客的參與感。將村中的小胡同打造成藝術長廊,把音樂、美術、陶藝等元素引入其中。此外,每年舉辦一屆主題性民俗文化活動,編排一臺“面食印象”劇目在村內循環演出。
規劃堡子小鎮為這個小村莊增添了吸引力。日前,我市裕豐特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經決定把“世界中草藥博覽園臨汾園區”落戶堡子村。
現如今堡子小鎮取得的成績,李海華有太多的人要感謝,“從參加大賽開始團市委老師就關注我們團隊,無論是賽前指導還是PPT制作,團市委的指導老師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修改了數次PPT,進行過數十次專業指導,最終在大賽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在比賽的過程中,就有人聯系我們,要投資我們的項目。”李海華說道。通過比賽,青年們接觸到了不同學科的老師、青年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投資人,這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跳板,讓他們可以站在更高的起點,讓夢想更加接近現實。
自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開展至今,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創業者在大賽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從比賽中的創業走到了現實中的創業,從前苦于找不到投資人的他們經過比賽的洗禮更加有底氣,為他們投資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而這些團隊能夠一步步接近夢想,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比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個跳板,讓青年通過比賽使創意落地,讓夢想啟航。
風雨無阻 丈量夢想的維度
“我很喜歡植物,但是發現生活中很常見的植物我都叫不上名字來。”所以,成楚就想著創建一個以植物為主題的大自然教育機構“植物幺兒”。
機構依托農產基地、室內教學、近郊出游、夏令營為主要形式來開展。前期選擇市內一到兩日的活動,等教學手段跟運營模式相對成熟后,為孩子針對性的規劃專業路線,讓孩子放下沉重的書包,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發現和探索。去了解了解盤子里的食物是怎么來的,去親自感受一下《詩經》里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希望以植物為依托點讓他們去了解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平靜。
心懷創業夢想的成楚現已成功入駐中聯萬創·3W眾創空間。剛開始接觸“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讓她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夢想也更加明朗。后來,成楚和她的團隊以更加成熟的姿態走上了比賽的舞臺,并在大賽中取得了佳績。他們與不同團隊交流,不斷地學習,完善自身,在比賽過后,從創意到創業,“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為他們開了一扇扇窗,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劉靜和她的烏雞散養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進入總決賽的6個創業項目中,有4個專注于農業領域,涉及農產品、烏雞養殖、農業社會化服務等細分領域。這些農業創業項目也普遍收獲了評委和觀眾的好評。
“守得云開見月明”。很難想像,不到26歲的劉靜如今已是一個身家數百萬的養殖場老板。她是象牙塔走出的天子驕子,畢業后卻義無反顧地選擇回歸家鄉大寧,過起了“與烏雞為伴”的日子。期間家鄉人嘲笑、質疑的聲音從來不絕于耳,最終在劉靜執著堅守下土崩瓦解。
“我就是個賣烏雞蛋的”。提及自己的創業歷程,劉靜習慣性地一筆帶過。劉靜坦言,她是懷著一種對健康食品的堅守在堅持自己的事業。
從2012年5月,她靠眾籌的10萬元開始了創業路。如今,劉靜農牧專業合作社規模進一步擴大了,在大寧縣帶動發展的烏雞養殖戶已有370余戶,僅今年就有80多戶農戶入社,有4個村整體覆蓋推進。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貧困戶按養50只烏雞算,一年純收入就可達到4000多元。所以,不少群眾積極踴躍地參與養殖。劉靜還在臨近的隰縣建立了一個分社,那個基地發展的烏雞達到了1萬余只。合作社剛成立,劉靜就在翼城縣合資建立了一個幼雞孵化場,專門給孵化配送優質烏雞。為尋求以后更大的發展市場,不久前,她還在襄汾縣合資注冊成立了一個食品加工廠,專門加工烏雞蛋和烏雞肉制食品。現在劉靜農牧專業合作社的“靜鳳”牌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產品通過“互聯網+”的電商形式,遠銷到北上廣及全國不少城市。
五年時間,劉靜披荊斬棘、奮勇拼搏,終于在山窩窩里走出了一條金光大道,也踏出了大學生回鄉創業的一條成功之路。如今的她,已成為二郎山乃至大寧縣一顆耀眼的創業“新星”。
另辟蹊徑 逐夢路上顯身手
同樣是逐夢農業創業,有機肥循環再利用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每次回家,謝職剛總會看到豐收果農的喜悅,同時也會看到到處丟棄的蘋果樹枝,堆滿了農村街道、田間地頭,不時的隨意焚燒,還有村辦養殖場的禽畜糞便隨意堆放,不但臭氣熏天,而且影響地下水源、農村生活環境。這讓他逐漸萌生了處理農業廢棄物的想法。
2014年,謝職剛毅然放棄了蒸蒸日上的文化傳媒公司,到東南亞國家尋求農業廢棄物處理新路徑。他接觸到了馬來西亞的農業技術,關于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當地做得很成熟,在接下來的7個月,他多次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在多次試驗、分析、對比后,他選擇了與馬來西亞深度合作,把農業廢棄物發酵有機肥技術帶回家鄉吉縣。
2014年和2015年的兩年間,謝職剛多次到吉縣中垛、東城等鄉鎮進行測土化驗、入戶拜訪,了解果農目前的施肥和農藥使用習慣和現狀,并在吉縣東城鄉“樂之然”有機蘋果生產基地進行有機肥追肥實驗,經過兩年實驗,土壤有機質提高0.08%。
2015年11月,山西潤年同創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吉縣光彩有機肥加工專業合作社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00萬元。公司申請的“吉縣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加工有機肥項目”通過了發改委的立項批復和環境保護部門的環境評估審批報告。
謝職剛和他的吉縣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加工有機肥項目。
通過近三年有機肥代替化肥的示范,施用有機肥的示范園每畝平均增加經濟效益800元,示范園蘋果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口感好、商品價值高,果實外觀和內在品質都明顯提高,并且增強了果樹的抗病性,降低了病蟲危害,從而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使果實更加安全健康。
2016年,光彩有機肥以“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組織模式和“蘋果廢棄樹枝+畜禽糞便+高溫好氧發酵”的加工模式,帶動吉縣四個合作社,帶動現代生態農業清潔生產技術104個農戶,有機蘋果生產技術168戶,成立殘疾人互助小組37戶,共38人。
2017年8月,由共青團臨汾市委推薦,吉縣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加工有機肥項目參加山西省第四屆“創青春”山西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榮獲現代農業正式類二等獎,接下來,全力以赴做好農業部、環保部國家級現代生態農業現場研討會在吉縣召開準備工作,將吉縣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加工有機肥典型技術模式進行全國推廣,真正實現改良土壤和解決禽畜糞便隨意堆放,樹枝秸稈隨意焚燒丟棄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轉變農民處理農業廢棄物的落后觀念,利用農業廢棄物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推動種、養、加工企業的有機銜接和長效穩定運行機制。
“世界發展看中國,中國發展看農業,做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我們任重而道遠。光彩有機肥會在省、市、縣各級政府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不懈,為山西農業的全面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謝職剛說。
“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這個充滿創意與智慧的舞臺,每一年青年團隊的成員們都會為項目做著精心的準備。也許那些項目與現在正在進行的迥然不同,但它們在成員心中的地位卻無法被取代,也正是借助這個窗口讓他們走出了創意,走出了創業初期,見識到了實踐的魅力,創意的有趣和實踐交叉的無限可能。
正如團市委書記王棟所說,大賽只是一個起點,更重要的是搭建舞臺,將創業要素集聚起來,為青年創業搭建一個項目展示、人才匯聚、信息交流、投融資對接的平臺,一座通向夢想彼岸的橋梁。
未來,他們都將為夢想拼搏著。
編后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他們有創意、會創新、能創造、敢創業,同時也需要政府、社會給予支持。共青團臨汾市委踐行職責,積極引導、鼓勵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展示的舞臺。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為青年創業者實現創業的夢想,為社會培養創新人才樹立創業典型,為青年創新創業起到了示范引導作用,也將逐步打造成權威性高、影響面廣、帶動力大的專業性比賽。
新聞鏈接
2014年11月,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
截至目前,共青團臨汾市委成功舉辦四屆大賽,幫助意向組孵化、落地項目21個。
2017年6月15日,以“創新引領未來創業成就夢想”為主題的“堯都農商行杯”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海選賽在中聯萬創·3W眾創空間拉開帷幕。
7月7日,備受關注的“堯都農商行杯”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半決賽在臨汾興榮物流園區隆重開賽,大賽經過項目初審、海選、60晉級30、半決賽等階段的激烈角逐、層層選拔,最終有12個項目脫穎而出入圍決賽。
8月7日,堯都農商行杯”第四屆“創青春”臨汾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梨園堂舉行。12支創業團隊同臺競技,以項目VCR介紹和PPT展示的形式分別從項目理念、項目運營、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現場解說。最終,堡子特色小鎮榮獲一等獎,國新能源精準扶貧“善夢”、吉縣農業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加工有機肥項目榮獲二等獎,香凝莊園、赤焰椒種植項目、劉靜烏雞散養項目榮獲三等獎,其余進入決賽的6個項目均獲得優秀獎,另外還有18個創業項目獲得最佳創意獎。
記者 李嬌 文/圖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