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市府社區北片民警文民雖年近六旬,卻有顆“閑不住”的心。上任一年以來,他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了社區的每一寸土地,走遍了社區的每一個院落。居民們無論遇到什么難題,他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沖在最前面幫著處理,臉上掛著暖人的微笑。
“只要找老文,大小問題都給解決。”文民用真情和奉獻融化民心,這已經成了市府社區居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好管閑事”解民憂
“文警長,幫幫我吧……”4月15日15時,記者剛到達市府社區北片警務室,一位80歲的老太太就顫顫巍巍地跟了進來,一把抓住文民的胳膊,泣不成聲地講了起來。原來老太太是一名拆遷戶,大兒子和二兒子因分房問 題產生矛盾“反目成仇”。家庭內部矛盾本不在文民的管轄范圍內,但他卻認認真真地記錄,明確地表態:老太太,您明天一早把大兒子叫來,我叫上開發商一起從情理角度說服他。”
本以為是一句敷衍,沒想到第二天上午9時,記者再次來到警務室時,文民已經將事情原委告知開發商代表,二人一邊等待老太太到來,一邊詳細地籌劃如何勸說。“去年3月份,我接管社區工作后,便走街串戶做入戶調查,了解這一片有多少戶、多少人,企業單位有多少家,學校、酒店、醫院、門店又有多少家。”樓道里懸掛的社區簡介及方位圖,早已深深印在了文民的腦海中,個別小區因涉及拆遷、還遷,給居民帶來了一些麻煩。例如戶口簿所在地址在舊城改造中消失,孩子入學、群眾繳納養老保險、結婚登記等都成了難事。”時間撥回去年6月15日、16日,為了幫助居民盡快解決這些實際困難,文民向解放路派出所匯報,在請示了上級領導后,文民跟幾位同事利用周六、日居民休息的時間,頂著烈日來到北城花園小區,主動上門為526戶居民辦理戶口住址變更手續,溫暖了大家的心。
隨叫隨到解難題
“群眾滿意,社區穩定”是文民的工作原則,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要把矛盾扼殺在萌芽階段,不能等出事了、報警了,我們再忙活兒,那時就晚了。”今年年初,由于北城花園4號樓2單位的兩個戶型沒有接通煤氣,30戶人家怨聲載道,紛紛來找文民反映。只要事關群眾,就是文民的“份內事”,他立即找來物業負責人蘇經理了解情況。“三層的一位住戶在裝修期間與物業產生了隔閡,之后把門一鎖,將空蕩蕩的房屋棄之不理。由于這兩個戶型的管道閥門在三層室內,房主不在,煤氣公司的工作人員也不敢擅自進入調壓。但是物業多次電話、短信通知對方均不來,也沒有任何回音。”業主的不配合令物業作難,蘇經理只好求助于文民。
“煤氣入戶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不能因個人原因,而影響到大眾的利益。”文民思忖多日,讓物業與開鎖公司聯系,在多位住戶代表的見證下將房門打開,讓煤氣公司工作人員進去進行通氣作業,作業完成后立即將門鎖好,并現場進行了拍照。煤氣接通了,居民的氣兒也順了,文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做居民的貼心人
“不能等群眾上門反映問題,要主動出門去發現問題。”只要有時間,文民就去轄區轉轉,與大家拉家常,與商戶、沿街商販見面打招呼,觀察近期的治安狀況。沒事就拿個小馬扎,坐在各小區門口,與門衛、保安嘮嗑,以便從中獲取各類線索,掌握第一手資料。居民吳女士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雖說沒有跟文警長打過交道,但總在小區里瞧見他,感覺特別親近,特別有安全感。”在采訪過程中,文民狹小的辦公室里人來人往,遇到問題,他總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為了方便社區居民,他常常加班加點處理事情。記者即將離開之時,一位二十多歲的未婚媽媽向文民發出緊急求助,由于未婚夫的出走,她的孩子五歲了還是“黑戶”,無法進入公立學校和坐火車出行。
他當即認真核實了孩子的相關信息,向上級單位匯報這一特殊情況……雖臨近退休,但文民對工作毫不懈怠,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
他真誠地說:身為一名社區民警,光在社區‘混個臉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社區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堅持零距離服務才能真正深入群眾心中。”(趙文家 李靜)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