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報網熊偉強撰文指出,長期以來官場上積累的學與仕的文化,讓官員陷入了“囚徒困境”的怪圈,他們為了升職,需要在學歷上進行博弈,最終大家都去讀在職研究生,從而達到競爭均衡的狀態,最終這種均衡并沒有真正使官員的執政能力獲得提升。
“博士按說是學術成就的表現,但如果這是衡量升官的標準之一,那就基本上一定會變成交易的對象。”網友“五岳散人”說。
“官員也是水分最大的博士群體,他們哪有時間搞研究?權力成了他們獲得學位的便捷途徑,而高校就是權力尋租的目標。”一名強國論壇網友說。
價值中國網網友王奕認為,不可否認官員中有貨真價實的博士,但更應該看到一些無德無能的中高級官員。他們利用權力和金錢買來的博士文憑,充斥于組織部的檔案里,等待為更高級職位提拔充當文憑硬件,真是禍國殃民!
還有網友認為,博士生導師的招生名額有限,寒窗苦讀的學子怎么能“競爭”過官員?如果大量官員占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哪還有博士教育的公平可言?
長城論壇網友“暢所欲言”說:“權學交易”出來的博士,為一些不學無術、濫竽充數的官員提供了升遷臺階,傷害了那些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的學生,使我國博士學位含金量不斷下降。
博士群體集中在官場,還與當下不少博士傾心于做官有關。國務院學位辦曾透露,與以前博士畢業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現在博士就業出現新動向,半數以上進入政府,當上了公務員。
網友“陳年谷酒”認為,官、商、技在專業上,應該分屬不同的智慧領域,但由于官場上的競爭壓力較小,才使得那么多人投奔官場做公務員。
“中國的博士傾情于權力、官場,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對于許多重要的黨委、政府職務而言,它們最需要的是政治家,不是博士。”有網友留言說。
“碩士生、博士生等高科技人才,本是國家花費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專業技術研究型人才,而現在最大的博士生隊伍卻在從事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社會現象。”網友“墨龍居士”說。
怎么扭轉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網友“言秋”的觀點獲得了不少網友追捧:首先是要建立科學的官員選拔機制,在晉升體系上不再強調學位的重要性。另外,為了捍衛博士學位的尊嚴和品質,高校也要對學位嚴格控制,杜絕博士學位泡沫化。(中國青年報 王聰聰)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協管員不是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