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挑戰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等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對新華社記者提問的房價、4萬億導致產能過剩、通脹等敏感問題,溫總理都做了詳細解釋和回答。正像他說的“作為政府總理,應該把真實情況向人民講清楚,這是我的義務。”可以說,整個采訪過程,他用一顆真誠的心盡到和履行了自己的義務。給筆者深刻感受的是,溫總理在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取得勝利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今后的困難不回避,敢于直面問題并且對問題看得十分準確、保持著清醒頭腦。
作為一國總理,溫總理能夠看到、看準、分析透徹經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實在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國經濟之幸。而總理之所以能夠保持淡定、冷靜、謹慎、謙虛的態度,是因為有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同時,幾年來應對非典、雪災、特大地震以及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突發事件獲得的經驗也讓共和國總理充滿自信。
當記者問起:您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打多少分?總理說:“因為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許多工作還沒有結束,現在打分還為時過早。”充分顯示出溫總理對國際經濟金融走勢的冷靜觀察,對中國已經取得成績的冷靜思考和鎮定。總理一句:“其實這個分數還得靠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最終靠人民的評價”,說明溫總理的實踐觀、歷史觀和人民觀已經深深根植于其腦海中。溫總理提出的“兩個不等于”,即:經濟企穩向好并不等于經濟根本好轉;經濟根本好轉也還不等于我們經濟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彰顯在對待經濟復蘇和經濟持久發展這個問題上持十分審慎的態度。在回答通脹問題時,溫總理說:“我們要預見到通脹有可能出現。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國家,又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過大的問題。物價如果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對于一部分人來講可能不成之為問題,但是對相當數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貧困家庭,就會成為很大的負擔。”溫總理不回避“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過大的問題”,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對通脹問題高度警惕,體現出對中低收入者的關愛,也再一次說明總理是在身體力行以民為本、關注民生。
再比如,房價問題。溫總理坦言:“我就知道網民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我每天上網看到大量網民的意見,甚至很尖銳的批評。”總理一句“因為房子對于每個人來講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彰顯總理面對尖銳批評對民眾充分理解的態度;他從政府應該做什么談起,講了四條政府應該做好的工作,體現出總理面對尖銳批評,政府決心把房價控制好、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務實精神。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溫總理所說的,在新的一年里,繼續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更加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努力奮斗,中國的明天一定大有希望,中國的明天將更加美好。(余豐慧)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斥責“空話”更要問責“白說”
下一篇: 不輕言通脹 也不輕言無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