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區“漪汾花園”的738套廉租性住房和280套首批經濟適用房即將進入搖號分配階段,備受市民關注的保障性住房終于揭開面紗,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款款走來,這令市民興奮雀躍。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對中低收入家庭實行分類保障過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雖然在十多年前的政策制定中,保障性住房便已是欽定的“主角”,但隨后的種種陰差陽錯,卻使其一直被邊緣化。近年來,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房價上漲聲中,買不起房的老百姓呼聲越來越高,保障性住房千呼萬喚走上臺,成為各級地方政府調控房價、幫助中低收入家庭“安居”的重要手段,保障性住房得以“轉換角色”,在商品房林立的縫隙里“拋頭露臉”,占據樓市席位。不在少數的中低收入家庭由此開始相信:安居”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然而,與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還很不完善,致使有人開始懷疑這項舉措的推行。申請條件門檻高、程序繁瑣等問題不絕于耳。網絡上關于保障性住房的詢問、質疑聲不斷:“幫幫我,怎么申請經濟適用房?”“我的條件能買經濟適用房嗎?”“怎么知道搖號搖沒搖到?”“經濟適用房申請政策不合理,不是逼著大家造假嗎?”國家建設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解決廣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問題,但在保障性住房的申請條件劃定過程中,卻把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擋在了保障性住房的門外,而其中能夠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的人卻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在老百姓為申請保障性住房跑細了腿的同時,人們還擔心:保障性住房申請、分配過程中是否會暴露出一些腐敗現象?經濟適用房被出售、轉讓,“樓脆脆”、“墻脆脆”,這類新聞屢次見諸媒體,在網絡中揭發各地經濟適用房違規操作、腐敗叢生的帖子更是隨處可見,“史上最牛經濟適用房倒賣人”,“經濟適用房,還有多少腐敗的溫床?”這些信息讓老百姓憤懣:“經濟適用房到底經濟了誰,適用了誰?”據報載,面對網友“抑制房價,總理,您還有信心嗎?”的“質疑”,溫家寶總理曾堅定地表態,“如果我沒有信心,不去努力,那就是失職,就是對人民的不負責。我不僅要做這樣的表態,而且要付出實際行動。”由于保障性住房無法像商品房那樣有高額的“賣地”款可得,反而要政府倒貼配套資金,因此,保障性住房被稱為“雞肋”。但作為須臾不可忽視的民生問題,各級政府有必要拿出溫家寶總理的勇氣和魄力,把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問題當做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好,一是要從財政層面解決多年以來地方政府依賴的“賣地財政”,同時還要看看保障性住房的供應是否落到實處,將那些畫在墻上的“大餅”,真正轉化為老百姓嘴里的食物。(衛博)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又聞“上帝”變“羔羊”
下一篇: 添加劑要“添”得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