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的各類交通事故中,農村低速載貨汽車、手扶拖拉機、農用車、機動三輪車、摩托車“五小”車輛約占整個肇事車輛類型的50%。農民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時又是肇事主體,農村交通在交通管理工作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村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由此可見,加強農村交通管理,對于構建和諧新農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現狀
目前,農村道路交通基礎建設相對滯后,道路安全防護設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廣大農村低等級公路較多,安全設施不配套,加之道路交叉口多,兩旁房屋、樹木嚴重影響視線,給車輛通行造成很大不便。近幾年來的“村村通”工程,確實方便了群眾出行,但是由于修建時資金缺乏、專用設備投入少、科技含量低等原因,致使“村村通”道路整體質量不高,車輛在此道路上通行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由于農村經濟狀況差,大多數農民購買的都是摩托車、農用運輸車或城市退役的二手車,甚至是報廢車。這些機動車輛存在質量低劣和技術、安全性能較差及長期帶“病”行駛等問題。由于這類車輛價格低廉,在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有著廣闊的生存空間和消費市場,為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埋下了“禍根”。另外,農村汽車修理行業不規范,修理水平也比較低,車輛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地域的廣闊性、人員的流動性和分散性、群眾的漠然性,致使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宣傳有許多盲區。由于農村地區農民交通安全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行車走路無視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農村道路客運力量不足與農民出行需求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農村客運車主為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無視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車輛超員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遇到“婚喪嫁娶”時,三輪低速汽車和拖拉機違法載人現象普遍存在。
隨著農村道路的擴展和延伸,上千公里的道路遍布鄉村,農村家庭的汽車數量劇增,而交警的數量與道路、車輛的增速不成比例,致使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失控漏管。鄉村道路“三無車”上路、農用車拉客、客車超員以及微型小客車非法客運等違法行為不同程度存在,這些駕駛人員與交警開展“游擊戰”,警力不足導致各類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不能得到及時查處,這一現狀嚴重制約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發展。
當前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
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現狀的改變,單靠交警部門的管理是遠遠不能達到的,應該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采取綜合治理的方法,從基層做起、從基礎做起才能解決問題。
推行社會化管理,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網絡。建立和完善“政府總攬、交警主管、部門參與、群眾配合”的監管機制非常重要。把車輛、路段的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基層政府每一位干部頭上,形成“鄉官”管交通、村官抓安全的良好氛圍。這樣,政府牽頭,多策并舉,多管齊下,在轄區就會形成政府總攬的社會化管理網絡。
要確保交通安全無事故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就要舍得投入。交警部門要充實基層交警力量;鄉鎮給交通協管員、宣傳員落實適當的經費,促使他們能做好面向鄉、村、組組織的宣傳服務工作;政府對山區農村道路的拓寬及改造;公路部門要對公路沿線的路標進行設立、維修,對路況進行檢查修繕,在鄉村道路上,設置標志標線、防護欄(墩)、警示牌。
整治農村客運市場,確保農村道路客運交通安全。當前,農村客運車輛經營權以私人為主,因經濟利益導致駕駛員超速、超員,開疲勞車、賭氣車、爭搶客源以及頂風違法駕駛等不安全因素經常出現。因此,逐步改客運個體經營為線路聯運集體經營,推行客運車輛公司化管理,線路聯營,統一安排班次,收入集體核算,著力解決農民出行難的問題,讓農民坐得上、坐得起、坐得舒服,最終杜絕農民乘坐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農用車、摩托車等違法現象。
全方位、多渠道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提高交通參與者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各級交警部門要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組織開展“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為主題的一系列交通安全宣傳活動,通過交通安全知識圖片巡回展覽、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印刷一些交通安全宣傳提綱或知識小冊子等多種形式進村入戶宣傳,以教育好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小手拉大手”活動等形式,在廣大農村和中小學校大力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普及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組織和動員農民及中小學校參與道路交通安全活動,在廣大農村掀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新高潮,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法規意識,交通安全意識,交通文明意識,實現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社會化。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涉及面廣,加之基層基礎建設薄弱,致使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比較低,農村交通安全隱患非常大。因而,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我相信,只要我們全社會重視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加大宣傳和交通管理力度,農村的交通管理水平會有較大的提升、交通安全狀況會有較大的改善。(通訊員 崔軍 賈永杰)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改進獻血制度 破解“血荒”困局
下一篇: 到底是誰“不配有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