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傳統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日益提高的日常物質生活水平沖淡了年的感覺。同時,春節紅包的分量卻是越來越重了,直接被人們稱為“紅包劫”。這個春節,皇姑區一所重點小學一個班的54名小學生,共收得壓歲錢超20萬元,平均每人收到的壓歲錢在3500元以上。(2月17日東北新聞網)
所謂春節紅包特指壓歲錢,是指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這本是傳統大年中的一個特色體現,但如今被演變成為水漲船高的“禮節”負擔。
《重慶晨報》報道,今年春節,鐘厚華一家送出壓歲紅包21個,合計7300元,但8歲的兒子直接逆轉了整個局勢:7天收入紅包39個,累計2萬余元,說起壓歲紅包,鐘厚華開玩笑說,收支相抵后,這個春節,孩子的壓歲錢凈掙1萬3,頂他媽媽3個月工資。
2萬多元的紅包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的概念,他們根本沒有正常的理財能力,僅僅成為大人們春節走動時的禮節體現。同時,也有專家指出,逐年增多的壓歲錢容易讓一些孩子們過早接觸金錢,而且認為錢來的太容易,對將來成長無益。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喜慶團圓的春節,大家都喜歡通過紅包,圖個喜慶,圖個吉利。但是,受面子情結的影響,不但紅包的禮金數量連年上升,相互之間也有攀比。甚至有些人為了一己私利,趁機通過壓歲錢的形式賄賂領導家屬,更是令人反感。這種風氣一旦形成,不但加重了家長們的負擔,而且也改變了壓歲錢原有的意義,很多普通家庭直呼春節過不起。
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春節派發壓歲錢的傳統,但和新加坡等地2元、10元新幣的小紅包相比,中國的新春壓歲錢紅包底數已從幾年前的兩百元人民幣升至500元。據說,江浙一帶的商人一出手更以千、萬元計算,人情幾乎和厚重紅包畫上等號。
壓歲錢本屬于親戚朋友之間正常的禮節往來,重在走動,重在情誼,不在于紅包的多少。讓壓歲錢回歸理性,讓紅包回歸傳統,過個輕松快樂健康的大年才是人人期盼的。
(文/梁新紅)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大巴車上睡覺 旅客手機被偷
下一篇: “舌尖上的浪費”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