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春節的臨近,年味也漸漸濃了起來。每逢過年,人們總喜歡在自家的門、窗子、糧囤、衣柜等上面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祈盼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滿門庭。有趣的是,人們還故意把“福”字倒過來貼,諧音“福到”之意,以表達內心期盼“福臨門”的殷殷之情。
對福的理解,因人而異、因時而變。有人認為“吃虧是福”,有人認為“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沒有飯吃的人,把能吃上飯當作是福;沒有上大學的人,把能上大學當作是福;沒有當官的人,把能當上官當作是福;有病的人,把沒病認為是福……福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錢隨權來,權去窮死”的鄧通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噓。西漢有個叫鄧通的人非常貧窮,后來他得寵于漢文帝,得到了四川銅山的賞賜,并準許他自己有鑄錢的權力,一時天下遍布“鄧氏錢”,富貴榮華堪稱天下第一。后來文帝死后,鄧通失寵于景帝,銅山被收回。最終,鄧通窮困潦倒,活活餓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福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迎春祈福有了新的內容:過去祈福是為了衣食無缺、吃飽穿暖,如今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祈禱的是平安、健康、團圓,希望未來的生活能更加美好。
不過,幸福不會從天降,全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年之際在于春”,愿我們從身邊做起,把對幸福的向往變成創造美好生活的實際行動。高國春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臨汾網評:齊抓共管 讓孩子安全過寒假
下一篇: 臨汾網評:讓環衛工人早點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