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
——七論深入貫徹落實全市“兩會”精神
臨汾新聞網訊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大戰略和歷史性任務,是擴大內需的長期動力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火車頭”。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實現城市面貌的大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大提升。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三個1億人”的任務,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讓1億人在中西部實現城鎮化。對我市來講,這是很難得的政策機遇。今年,我市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完成《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評估,編制《臨汾市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汾河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市區控規覆蓋率達到100%,各縣市控規覆蓋率達到60%以上。圍繞“一帶兩圈多點”的城鎮化布局,扎實推進汾河沿線城鎮帶、臨汾都市圈和侯馬都市圈、12個大縣城和60個重點鎮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力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以上,汾河沿線城鎮帶內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啟動實施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編制《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三年規劃》,全面實施設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環境提質四大工程。
隨著我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實現土地集約利用任務的日益艱巨,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提升城區檔次品位的要求也日趨迫切。今年,我市將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宜居宜業”的要求,加快市區建設步伐,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提升交通路網,構建“八橫十縱兩環”的城市交通體系。改造3條老舊路,對鼓樓南街、煤化巷至鼓樓東大街步行街、鑼鼓大橋西延進行拓寬改造;打通3條斷頭路,加快中大街南延工程建設,啟動華州路東延、迎春街南延等工程;建設一批主干路,完成規劃三街南段、漪汾花園南路、西趙路西段、中大街南段、市中心地震臺應急通道等道路工程,啟動規劃三街北段、西趙路東段等道路建設,對濱河東路、迎賓大道等重要交通節點實施立交快速化改造,建設市區通往機場的快速通道。加快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步伐,實施堯都西關社區、盤龍社區、堯廟鎮郭村、劉村鎮澗頭村等城中村改造,新開工城鎮保障房7424套,基本建成14800套。完成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道路工程,啟動向陽西路、秦蜀路南延、鼓樓西街西段、機場大道等排水工程。加快污泥處置項目、龍祠水源凈水廠改擴建、市應急水源地等工程建設。
推進市圖書館、博物館、奧體中心、市戲劇研究院非遺保護傳承基地等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綜合品位和整體形象。
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和集聚。因此,城鎮化過程中除了發展經濟,更需要加強人居環境的建設,只有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公共交通等配套建設跟得上、完善了,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今年,我市將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高標準建設園林村60個,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0個,實施廣播電視衛星戶戶通3萬戶;加快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安置群眾2887戶、9843人;完成1192戶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農民群眾搬遷任務;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790戶;推進35個農村污水防治試點村、100個畜禽糞污治理和100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示范點建設;扎實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三級聯創”活動,重點抓好20個省級、3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的創建工作,促進農村環境全面提升。(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