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說起上周最讓家長揪心的事,那就是中考成績揭曉、普通高中錄取的事。考了高分卻沒有上好學校,成為一些家長揮之不去的痛心與遺憾。
這事兒是怎么發生的?例如,一個平時學習較好,估了620分而實際考了589分的學生,7月10日打開臨汾招考網,發現沒有被一所學校錄取。家長和孩子意識到以前的志愿報的太高了,于是重新商定了學校。
可是,第二天當他們打開招考網站填報征集志愿的時候,卻發現所有優質高中全部招滿,而備選的沒有一所理想的學校。家長懵了,想到沒為孩子報到一所合適的學校,不禁心如刀絞。
今年的中考網上招生政策首次使用,把許多家長打了個措手不及。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嚴格規范普通高中招生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中規定“從2015年起,所有普通高中招生一律實行考生網上自主填報志愿、網上統一錄取。考生未在網上填報志愿的,一律不能被普通高中錄取;未經統一網上錄取,一律不能進行新生學籍注冊”。這對一些還在以舊思維應對中考的家長來說無疑是迎頭一棒。按照往年的做法,即使志愿沒有報好,分數下來還是可以找學校疏通關系二次擇校,但今年是不可能了。因為市招考委、市教育局嚴禁任何學校擅自組織生源,學校自行組織的生源市招考委不予辦理錄取手續,學籍管理部門不予注冊學籍。也就是說,不管你分數如何,如果你在網上沒有錄取成功,那么任何學校不敢收你。通過關系擇校的歷史應該是不會重演了。
于是,有人說,今年的新政策虧了一些高分學生;也有人說,今年的新政策“便宜”了一些低分學生。在筆者看來,這就好比是哲學的兩個方面,有利者必有弊,但利弊如何轉化,全靠當事人如何操作。例如,填報志愿一定要分析近年來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并根據孩子的學情謹慎選擇學校,不拔高不降低;另外,一定要選擇一所保底的學校,考場千變萬化,萬一孩子考不好,還能有學上、上好學,不留下遺憾。(郭璞)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