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三屆七次全會精神
本網評論員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委三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把“人的城鎮化”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戰略,著力構建統籌互動、融合并進的城鄉結構。為此,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人本發展、精致發展、內涵發展”理念貫穿城鎮化進程中,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加強城市管理標準化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自豪感、幸福感、歸屬感。
城鎮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是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央時隔38年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為我們進一步抓好城市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十三五”時期是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市要按照《建議》要求,根據全省“一核一圈三群”新型城鎮化總體布局,全力實施城鎮擴容提質戰略,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要加快堯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區”同城化進程,啟動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工作,力求以區劃調整推動同城化進程,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產業形態,在更大范圍內統一、有效、科學配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要大力推進城市建設、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河西新城、東部新區建設,逐步疏散老城區,實現融合發展,做到“年年有變化、三年成規模、五年大變樣”。要加快侯馬都市圈發展,推動侯馬—曲沃同城化進程,加大12個大縣城和60個重點鎮建設力度,形成“一帶兩圈多點”的新型城鎮化格局。要全面實施大縣城建設,引導生產要素、優勢資源向縣城集中,提高縣城對人口和產業的承載力。十三五”時期要重點發展一批人口在10萬以上的縣城,逐步減少5萬以下的縣城。要加快重點鎮建設,因地制宜探索轉型路徑和模式,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小城鎮。
“城,所以盛民也”。把“人的城鎮化”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就是要把城鎮化為人民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鎮化的核心是人,關鍵是12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解決好人的問題是城鎮化工作的價值指向;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鎮化的發展思想和重要標尺。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推進汾河兩岸核心區、河西新城、東部新區建設,完善市政道路建設,完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綜合管網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特別是要圍繞提高互聯互通水平、緩解城市擁堵等重點,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啟動實施城市輕軌、快速通道、環線高架等路網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推動交通與城市空間、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的有機融合。要加強城市河流水系綜合治理和園林綠化,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要完善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進博物館、圖書館、奧體中心、文化中心、廣電大樓建設。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探索適合城鎮化發展的戶籍制度和管理模式,解決好城中村、城郊村失地農民在城市落戶的問題,促使在城鎮長期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一座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城鎮化的各項目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堅持不懈的實干中,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才能逐漸化為現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推進城鎮化中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做到一磚一瓦不馬虎、一張藍圖干到底,為城鄉居民帶來更多福祉。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