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項目建設 為發展護航
——全面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三
本網評論員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攻堅之年。
千事萬事,項目是大事;千招萬招,項目是重招。項目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戰略、大舉措、大工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貫徹落實全省“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的總體部署,要強力抓好項目儲備和實施,完善工作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營造良好環境,推動項目建設取得突破,為加快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應把主攻方向聚集于重大項目上。落實國發42號和晉發49號文件精神,滾動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實“五十百千”項目盤子,百億元項目達5個以上,十億元項目達10個以上,億元項目達100個以上,千萬元項目達1000個以上。項目儲備實行滾動管理、按季調度,及時補充優質項目入庫,不斷充實完善項目儲備盤子。重點監測推進620個項目,總投資4178億元。強力推進154個省市重點項目,總投資2997億元。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還應健全完善與之配套的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領導包聯、定期調度、雙向協調等工作推進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核準事項和前置條件。強化要素配置,優先保障重大轉型項目。切實加強項目調度,掌握項目進展,加強分析研判,發現和解決項目推進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強督查督辦,推動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亟須進一步拓寬打通融資渠道。充分發揮直接融資的主渠道作用,靈活運用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各類金融工具,多渠道解決項目融資難題。用好政府投資的產業基金,吸引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各類資金參與項目建設。規范有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穩妥推進實施一批PP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激發投資活力。
持續推進項目建設,務必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地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增強項目單位的獲得感。扎實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加快推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全面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推行清單告知、平臺辦理、流程再造、多圖聯審、收費管理“五統一”。繼續做好干部入企服務工作,提供一對一、精準化的保姆式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需不擾。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努力為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創造最優環境。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只要全市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切實增強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以及創優環境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咬定目標多方發力,加強領導強化擔當,我市的項目建設工作就一定可以在高質量、高效率、多保障的協同推進之下,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