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持續深化改革破解監管難題,有力提振了餐飲消費信心。
餐飲行業作為消費市場的“毛細血管”,每一雙筷子夾起的不僅是美味,更是對安全的信任。近年來,我國網絡訂餐行業發展迅猛,為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以網上外賣用戶為例,截至2024年12月,全國規模達5.92億人,占網民整體的53.4%。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食品安全隱患,對傳統監管模式構成挑戰。
聚焦外賣平臺,“明廚亮灶”行動全面展開。以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為例,都上線了該活動。美團方面采用AI與大數據技術,自動研判商家食品安全風險并實施分級管理,同時在系統內置預警功能,多方位確保商家經營資質合規。餓了么則運用AI技術研發并上線了“全息盾”系統,可以高效識別品牌侵權、違規商品、虛假門店等風險點,達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的整治目標。
市場監管總局即將上線開通“全國食品安全舉報系統”,無疑向社會釋放了“維護食品安全”的明確信號,這對常態化監管與及時性舉報倒逼企業規范經營具有現實意義。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完善監管協作銜接機制。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聯合發布學生食堂、承包經營企業、校外供餐單位、食材供應企業等“校園餐”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有關事項制度,為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發揮社會共治作用、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校園餐”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提供了依據。
當然,讓餐飲消費更放心,關鍵還是要取得消費者信任。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積極推進餐飲行業“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加強網絡訂餐配送安全管理,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舉措迭出,正中要害,讓消費者放心消費、餐飲消費持續回暖。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產業鏈中的所有參與者協同聯動、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更加優質放心的餐飲消費環境,持續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克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