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民生底線,更是發展基石。我市開展的安全生產領域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既是對事故教訓的深刻汲取,更是以鐵腕手段護航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這場以“全覆蓋、零容忍”為姿態的攻堅,彰顯著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定決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具體行動。此次行動聚焦煤礦、危險化學品等17個高危領域,從煤礦“五位一體”治本之策到城鎮燃氣全鏈條排查,每一項部署都直擊事故易發關鍵環節。“地毯式”排查的本質,正是用“雞蛋里挑骨頭”的較真態度揪隱患,用“刮骨療毒”的決心除頑疾。唯有如此,才能讓“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真正成為不可逾越的底線。
“五個一批”嚴厲舉措的意義,不僅在于打擊非法違法行為,更在于倒逼企業主體責任落地。當“隱患不整改即追責”成為常態,才能推動企業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企業是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只有讓主體責任真正“長牙”,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事故多發態勢。
安全生產不是突擊戰,而是系統工程。“百日攻堅”的深刻之處,在于打破“運動式治理”慣性——既通過“一閉環、兩移交、三公開”機制實現問題整改閉環管理,又在鞏固提升階段推動“解決一個問題,完善一套制度”。這種“當下改”與“長久立”的結合,讓短期整治與長效建設形成合力,為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注入持久動力。
安全治理更需全民參與。通過公布舉報電話、開設媒體專欄動員群眾監督,正是將“共治共享”理念轉化為實踐。當每位市民都成為隱患“吹哨人”,每家企業都當好安全“守門人”,才能織就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網絡。
百日期限是時間節點,更是責任坐標。當隱患排查到位、制度落地生根、責任層層壓實,這場攻堅行動就不僅是一次集中整治,更會成為筑牢安全根基的起點,為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讓人民群眾在安全環境中共享發展成果。(孫哲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