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是防汛的關鍵期,防汛工作決不能松懈。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務必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未雨綢繆,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面壓實政治責任,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壓實責任是防汛工作的關鍵。要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防汛責任體系,確保各級領導干部靠前指揮,各部門協同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各部門、各單位在防汛工作中的職責分工,避免出現責任“真空地帶”。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嚴肅問責,以鐵的紀律保障防汛工作扎實推進。
精準預警是防汛工作的“前哨”。強化氣象、水文等部門的監測預報能力,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雨情、水情、汛情的監測精準度和預報時效性。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拓寬發布渠道,確保預警信息能夠迅速、準確地傳遞到每一個可能受影響的群眾,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特別要加強對偏遠山區、農村地區等信息接收相對困難區域的預警覆蓋,打通預警“最后一公里”。
隱患排查是防汛工作的基礎。對水庫、堤防、涵閘、山洪災害易發區、城市低洼地段、在建工程等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建立臺賬,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實行銷號管理,確保隱患及時得到消除。加強對隱患整改情況的跟蹤復查,防止問題反彈,切實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科學調度是防汛工作的核心。水利工程是防洪減災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等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錯峰作用,科學制定調度方案,嚴格按照調度規程進行操作。加強水利工程之間的協調聯動,實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統籌調度,確保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最大程度減輕洪水災害損失。
人員轉移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關鍵舉措。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三個緊急撤離”和“四個一律”要求,即危險區人員提前緊急撤離、危險區施工人員提前緊急撤離、危險區游客提前緊急撤離;對可能發生災害的區域,一律關停旅游景區景點,一律停止戶外作業,一律停課停學,一律組織危險區群眾轉移避險。強化對轉移人員的安置和管理服務,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確保轉移群眾“轉得出、安得下、生活有保障”。
應急處置是防汛工作的最后防線。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實防汛搶險隊伍,配備必要的搶險救援設備和物資,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建立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一旦發生險情,能夠迅速響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防汛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汛救災,責任重于泰山。我們要堅定信心、眾志成城,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堅決打贏這場防汛減災硬仗,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真 言)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