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品讀反映網民心聲的“網言網貼”,筆者立馬想起胡總書記和中央紅頭文件近來經常講的三句話: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溫總理此舉不正是問政于網,也就是問政問需問計于民的生動體現嗎?
2008年6月胡總書記在人民網與網民第一次“親密接觸”,實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問政于網的突破,溫總理也在去年3月坦承自己在兩會期間通過因特網傾聽網友的意見和建議。溫總理此回問政于網在選擇的時機上又給了人們啟示。
人們知道,3月3日的全國政協開幕;3月5日,全國人大開幕。此前,結合即將向全國人大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溫總理親自主持了多場座談會,向各行各業人們問政問需問計。而今,在“兩會”召開前夕,溫總理再次通過互聯網直接問政于網,其意義就非同尋常。
截至2009年1月,中國網民已突破3億人,成了世界第一,而且還在以每月800萬至900萬人的速度增長。中國因特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的網民數量增加了42%。從去年起,中國民眾在網絡上發出的聲音得到了高層前所未有的重視。網絡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中央關于建設好互聯網政策的引導,調動了3億網民為國出智的熱情,網上參政、網上監督已蔚然成風。去年9月,網民設立了“什錦八寶fans圈”(胡錦濤和溫家寶的“粉絲俱樂部”),創立之初由于訪問量過高,網站曾幾近崩潰。網民在線建言獻策,“濤哥”、“我愛寶寶”已成網絡熱詞。而每年全國“兩會”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要陣地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重大途徑。開好“兩會”既是中央的期盼,也是人民群眾的心愿。開好“兩會”,既需要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正確引導,也要靠“兩會”代表委員認真履職。應該說,“兩會”代表委員盡管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畢竟只有數千人,與13億相比,仍然是少數。但一旦3億網民介入,那么“兩會”的民意更充分更準確,“兩會”更有代表性。溫總理在“兩會”前夕,通過網上問政,無疑體現黨和國家對網民的高度信任,也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種探索。正如溫總理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時指出,在“兩會”前夕,我非常高興同大家進行在線交談。我一直認為群眾有權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意見,政府也需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推進政務公開和決策的民主化(見新華網2009年2月28日)。
動員成千上萬網民關心“兩會”間接投入“兩會”就是一種探索。這個探索,簡言之,就是實現會內會外相結合,即數千代表委員在會場內開會,而萬萬千千網民在網上“開會”,會內討論的情況通過互聯網傳遍全國。而網民的建言又通過互聯網反饋到會場,飛進黨和國家領導人耳中,這就形成民意,有力地幫助執政黨和政府正確決策,也推動“兩會”不斷地吸納民意。
人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溫總理在全國“兩會”前夕,通過與網民們在線交流,開展網上問政問需問計,無疑也是給各地官員們樹立榜樣。200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專題學習,內容為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中國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因特網知識,提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假若地方“兩會”前夕,地方黨政的負責人都能像溫總理那樣開展網直線上交流,那么,地方“兩會”也會聽到公眾的心聲,捕捉到真正的民意,使“兩會”開得生動活潑。應該說,近年來一些地方官員也十分重視網民的聲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去年4月邀請26名網友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面對面交流,“圍繞解放思想,共同為廣東科學發展‘灌水’、‘拍磚’”,就贏得網上的贊揚。
溫總理在全國“兩會”前夕,進行網上直線交流,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率先垂范進行探索,令人感動,更催人啟迪。(亦菲)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魏中夏】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人肉搜索”無須刑法來“小題大作”
下一篇: 人才就要“用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