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關于宏觀經濟政策最新表述蘊含的深意,需要仔細體會。在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7.1%數據公布后,在上半年信貸投放達到7.37萬億元后,在上半年股市、樓市價格出現暴漲后,社會上出現了適度調整宏觀政策,特別是調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聲音。面對這種聲音,溫家寶總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次達沃斯年會上又用新提法再次重申,足以看出中央應對經濟金融危機,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決心沒有動搖。
深刻理解這句話,關鍵在于認識清楚“不適當的條件下”這幾個字。雖然當前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向好趨勢顯現,但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現還較為突出。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跡象已有苗頭。從最大經濟體美國來看,作為拉動美國經濟的消費動力不足、繼續乏力。美國7月份消費信貸按年率計算下降10.4%,高于6月份7.4%的降幅,創自1975年6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也大大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至此,美國消費信貸已連續6個月下降,這是自1991年年底以來出現的最長連續下降期。美國房地產老風險沒有根本消除,新風險又開始顯露,評級機構惠譽國際發表報告指出,美國有數以萬計可調利率按揭(ARMs)將到期調升利率,屆時恐怕會有更多借款人無力還款,樓市面臨新一輪斷供潮的威脅。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今年8月,美國失業率升至9.7%,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1982年9月以來最高點。包括格林斯潘在內的經濟學家都預測美國可能爆發新一輪金融危機,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增大。
從中國國內情況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外需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擴大內需在短期內受到多方面制約,一些行業、企業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應會遞減,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特別是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政府投資主導,民間投資與消費的內生力量和動力還沒有完全帶動起來。在以上“不適當的條件下”,必須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并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劃。
“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是溫家寶總理年內首次提出的。在4萬億投資和上半年7.37萬億信貸投放情況下,一部分流動性進入了股市、樓市,使得資產泡沫在吹大,股市、樓市風險在孕育。同時,過剩的流動性極有可能進入消費品流通市場,推升包括農副產品在內的價格。8月份,豬肉、雞蛋等農副產品漲幅不小,已經引發許多專家對未來通脹的擔憂。但是,筆者始終認為,豬肉和雞蛋價格是恢復性上漲,對通脹構不成威脅,并且適度上漲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消除工農業產品“剪刀差”是有益的。即便如此,溫總理依然年內首次提出“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足以看出其遠見卓識、高瞻遠矚、未雨綢繆的調控特點。
筆者認為,中國通脹的最大隱患在于市場的過剩流動性。而這些過剩流動性并不在于總量過大,而在于流向和結構問題,即許多流動性沒有流到應該、急需的行業、產業上。下一步,應該通過加大結構調整,引導過剩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而不是股市樓市。特別是引導流動性向中小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流去。只要能夠將民間投資的內生力量和活力帶動和發揮出來,就能使得實體經濟很快消化市場的過剩流動性。這樣,既達到了保增長的目的,又消除了通脹隱患,還能夠避免股市樓市泡沫繼續被吹大,能夠起到一舉三得的效果。(余豐慧)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國慶不揮霍、不擾民彰顯以人為本
下一篇: 愛祖國愛人民不是空話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