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國之基。作為全省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示范縣,安澤縣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按照“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的總體思路,高位推動,主動作為,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安澤特色的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努力滿足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完善分級診療,推動惠民服務“出實效”。安澤縣在醫共體建設中,始終堅持醫藥、醫療和醫保同步改革,協調推進,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基層提升。持續開展縣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及醫療人才“雙下沉”活動,努力通過“以縣帶鄉,以科帶院”的管理模式,幫助鄉鎮衛生院(站)提高接診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站)建立人員流動雙向交流機制,鄉鎮衛生院(站)醫務人員定期到縣級醫院學習交流,組建工作隊長期入駐各鄉鎮衛生院(站)開展幫扶工作,實現縣鄉醫衛人員統一管理。據統計,自集團成立3年來,開展鄉鎮衛生院(站)、鄉村醫生各類培訓共150余次。該縣全部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配齊配全105名鄉村醫生,農村群眾看病就醫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村衛生室的基層衛生“網底”職能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合理分診。明確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嚴格外轉審批程序,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扎實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做實家醫簽約服務,引導群眾合理分診、理性就醫,確保群眾“平時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務有人幫”。2020年與2018年相比,下轉病人逐步增多,診療量持續上升,全縣下轉住院患者增加了73人次,門急診總人次增加了8671人次,住院人次增加了1415人次,總服務患者增加了10086人次,患者“小病在鎮村,大病在縣內,重病轉縣外”的合理流動局面逐步形成。
加強醫聯體建設,方便百姓就近診療。安澤縣醫療集團分別與北京阜外醫院、省心血管病醫院、省肛腸病醫院、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省中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等簽署了合作協議,建立心血管病遠程會診中心,加入全省心臟、肛腸、超聲波等專科聯盟,實現了醫療技術、人員交流、技術培訓等資源共享,使一些急、難癥患者不出縣就能享受到省內外知名醫院坐診專家的有效診治和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
提升醫療水平,構建利民服務“新格局”。安澤縣醫療集團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學科建設,努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安澤縣醫療集團介入中心共開展全腦血管造影、腫瘤的栓塞治療、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等介入手術28類772例,標志著該縣在介入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績。在外科微創領域先后開展了全腔鏡下食道癌、胃癌根治術、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前列腺電切術、膝關節鏡下滑膜活檢、韌帶重建、游離體摘除等440余例,多項醫療技術實現了該縣醫療歷史上“零”的突破。同時,作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安澤縣持續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不斷加強中醫藥專科建設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目前,安澤縣醫療集團中醫門診設立一級臨床科室20個,可運用幾十種中醫醫療技術進行治療;全縣6個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配備中藥飲片300種以上;全縣75%以上的村衛生室配備中藥飲片100種以上,均能開展傳統中醫醫療業務。
推行“互聯網+醫療”,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安澤縣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在基礎業務系統、集團便民服務系統、遠程會診系統、醫學影像系統、就診“一卡通”系統等方面均相繼實現了信息化建設全覆蓋。目前,全縣2所縣級醫院、11個鄉鎮衛生院(站)以及所有的村衛生室均依托“互聯網+”服務模式實現了醫療資源、健康管理、公共衛生、醫療保險等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縣域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監測與監管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同時,建立了以“120”急救調度指揮中心為中樞,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站)為急救分站的院前急救體系,全縣域30分鐘急救服務圈形成,群眾就醫滿意度、獲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安澤縣通過實施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有效整合了縣域內醫療資源,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構建了覆蓋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預防在基層”的就醫新格局。(趙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