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提到吉縣柏山寺鄉衛生院院長楊啟奎,柏山寺鄉的村民幾乎都認識,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自1990年來到柏山寺鄉衛生院,30年來,不論頭疼腦熱,急難險癥,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找他,他總會第一時間接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楊啟奎用自己的平凡堅守和善良真愛,溫暖著山里的父老鄉親。
腳踏實地,鄉親才有認同感
1990年10月,楊啟奎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來到了柏山寺鄉衛生院。“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他畢業時心中唯一的念頭。
楊啟奎來到醫院后,鄉親們發現,自從鄉里來了這個高水平的醫生,很多過去看不了的病都能看了,省了錢、減了痛、治了病。
很快,楊啟奎發現,比起生活條件的艱苦,這里的醫療條件更讓他驚詫。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很多外傷和難產的村民到鄉醫院看病,必須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后來幾十年間,有很多次離開深山的機會,他都一次次放棄,他說:“城里醫生多,不缺我一個,鄉親們的健康,需要我守護。”
患有慢性高血壓、慢性胃病的馮金星是個急脾氣,這兩年時常頭暈頭痛、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楊啟奎四診合參,診斷其為肝陽上亢,肝脾不合。“百病從氣生,她的病重在調解情志。”楊啟奎不僅給馮金星講解中醫養生知識,還為其寬心,讓她學會自我調節。
“每次哪不得勁,就打電話給啟奎!”馮金星的病情不斷好轉,也越來越信任楊啟奎。
“踏踏實實干,才能得到老百姓認可。”31年來,村民們的病痛是楊啟奎最掛心的。多年來,他的手機從來不敢關機。“就怕鄉親們有什么病痛聯系不上我。”
實事辦實,百姓才有幸福感
柏山寺鄉地處山區,村莊分布分散,多是陡峭的山坡,出行方式就是步行。但無論路途多遠,只要有需要,楊啟奎總會出現。這些年,全鄉11個村他不知走了多少遍。
隨著青壯年外出務工,柏山寺鄉常住人口大多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偏多,而且出行不便。考慮到這部分人需求,楊啟奎經常到百姓家中提供普及健康知識、重點人群簽約、中醫巡診等服務。
西石泉村78歲的王創定患有高血壓、腦梗死,長期臥床,老伴兒也因腦出血后遺癥,一病不起。楊啟奎定期上門隨訪,送醫送藥。久而久之,兩位老人的健康有了保障。
“職責所在,職業所需。”楊啟奎的理想便是讓鄉村百姓病有所醫。
馮創森和老伴兒都是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老兩口不識字,怕他們吃錯藥,每次來楊啟奎都耐心地一樣樣教他們認藥,并給他們做好服藥標記。馮創森的兒子因腦積水導致行動障礙,兒媳智力低下,小孫子要上學,楊啟奎立即解囊相助,為孩子備齊了上學所需的物品。“楊院長是個好人,對我們特別好,不僅給我們隨訪、治病,還給娃錢,怕耽誤了娃念書。”提起楊啟奎,馮創森很是感激。
丁家圪垛村69歲的賀兵賢,由于隨意加減藥物,導致血壓不平穩。楊啟奎了解情況后,堅持每周到她家指導用藥。經過一段時間隨訪,賀兵賢的血壓逐漸控制到正常范圍。她的兒子因類風濕性關節炎,靠止疼藥止痛,熬成了股骨頭壞死。“必須得出去做手術!”一家人怕手術花費大,不敢去醫院。楊啟奎給他們講國家的醫療醫保政策,讓一家人放下顧慮。“多虧了楊院長,現在孩子都能外出打工了。”賀兵賢高興地說。
堅守崗位,群眾才有安全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一名基層衛生機構管理人員、一名共產黨員,楊啟奎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終在疫情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柏山寺鄉白米村,有一位密接者返鄉回村,按要求集中管理和居家隔離的地方,都需要衛生院的醫務人員上門進行消殺,當時大家都很緊張。“咱得上,必須得上。”楊啟奎帶著專業消殺團隊,每天上門測量體溫、環境消殺。同時,還“釘”牢每一個崗位,“盯”住每一個返鄉人員,做到“走村不漏戶、戶戶都消殺”。只要了解到有村民返鄉,楊啟奎都要親自上門去排查、去消殺。
“工作上的事,他太認真了。”每次排查、消殺時,也有村民不理解,但楊啟奎都不厭其煩地宣講疫情防控知識。每到一戶詳細查看村民疫情防控措施,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功夫不負有心人,仔細解釋一番,不配合的村民大多愿意配合了。有些當場聽了,轉身就忘的,楊啟奎也不生氣,再次上門,不厭其煩地叮囑村民不要外出、聚集。到后來,只要家里有人返鄉大家都主動找他。
疫情期間,因經常熬夜加班,楊啟奎的血壓一直居高不下。同事們都勸他去做個全面檢查,他總是說:“這忙得跟啥一樣,哪里有時間。”疫情暫時告一段落,家庭醫生簽約馬上又提上日程,血壓還是控制不住,同事再次勸說,他也說等忙完這段時間就去。
今年8月2日,起床后楊啟奎背部出現抽痛,隨即倒地,緊急送到臨汾市中心醫院后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破裂。情況非常緊急,醫院立即為他進行心臟全弓動脈置換和支架植入手術。醫生說再晚一個小時后果不堪設想。那段時間鄉衛生院開始為65歲以上的老人體檢,楊啟奎做完手術后,心里放不下,時不時打電話了解情況。因在這場大考中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2020年11月23日,楊啟奎獲得全國“守土盡責守望相助”城鄉社區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
從20歲到柏山寺鄉衛生院,到如今須發始白。30載山區生活,楊啟奎不忘初心,默默守候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