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骨科主任,山西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學組副組長、保膝學組副組長。擅長:髖膝關節置換,膝關節單髁置換術,脛骨高位截骨術,腫瘤膝關節假體置換術,肩、踝、趾間關節置換術,重度脊柱側彎矯正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開展了山西省首例3D打印人工椎體植入術,擁有8項實用新型國家專利。翻譯及參編出版專著5部。
臨汾新聞網訊 膝關節是人體比較復雜的關節之一,因是人體主要承重關節,在運動或者是日常活動時易遭受各種損傷。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又稱增生性膝關節炎、老年性膝關節炎。臨床上以中老年發病最常見,60歲以上發病率達到40%,70歲發病率更是達到60%,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采訪中,市中心醫院骨科主任王文革根據臨床經驗提醒廣大民眾要正確認識膝關節痛,早期一定要重視,以免引發嚴重后果。
王文革表示,人體骨關節結構也是有力學機械原理,類似于汽車的零配件,平日不注重保養就會出問題,小問題不處理就會引發大問題,最終導致車輛報廢。
而退行性膝關節炎在早期會有信號。早期疼痛較輕,多在活動時發生,休息后緩解,中后期可出現明顯的關節腫脹、壓痛,且常有夜間痛發生。過度勞累、氣候變化時加重,晨起或關節處于某一位置太久出現僵硬狀態,活動即恢復。活動受限、關節乏力,有時活動時還可聽到嘎吱聲或咔嚓聲,有時坐起、上下樓梯、下蹲等活動困難,甚至出現關節變形。
膝關節疼痛的出現,標志著局部磨損較為明顯,退行性關節炎一旦發生,其病變難以逆轉,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會讓膝關節損傷雪上加霜。因此,如何預防十分重要。
首先,要多進行有氧鍛煉等來控制體重,減輕對關節的壓迫和不良刺激。避免長時間跑、跳、蹲等不良姿勢,避免久站久行久立、跪位和蹲位、穿高跟鞋、關節受涼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干重活、爬樓梯、提重物、登山等運動。其次,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于改善關節軟骨營養,防止肌肉和軟骨萎縮,以關節活動不負重為宜,比如游泳、平地慢跑。同時,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逐年減量,影響關節穩定,促進關節退變。可通過等長、等速訓練和抗阻力練習,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以提高關節穩定性,減緩關節退變。
記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