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根細針,一個小球囊,短短40分鐘就精準“擊退”三叉神經痛,讓73歲的患者單阿姨告別多年頑疾、重享美好生活。
“完全好了,一點都不疼了!”3月7日上午,單阿姨帶著燦爛的笑容、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市中心醫院疼痛科,她看起來容光煥發,與第一次來院就診時判若兩人。這令人欣喜的變化,源于科室主任李小軍和團隊為其實施的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術。
8年前,單阿姨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左臉出現陣發性疼痛,每次發作如同針刺、刀割、電擊。她原以為是牙齒的問題,但拔掉幾顆牙后,疼痛反而變本加厲,讓她吃不下飯、無法入睡、心情煩躁。
為了擺脫病痛折磨,單阿姨四處求醫、遍尋方藥,最終被確診為三叉神經痛,做過兩次射頻熱凝術后疼痛依舊沒有緩解。由于長期口服鎮痛藥物,不僅產生了耐藥性,還出現頭暈、乏力、惡心等副作用,以至于很長時間不能洗臉、刷牙,甚至不能張嘴說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今年1月下旬,單阿姨得知市中心醫院疼痛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便前來醫院尋求幫助。李小軍及團隊接診后,經過全面評估、充分討論,為其選取了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新技術。李小軍介紹:“單阿姨曾接受過嚴格、正規的藥物治療及兩次射頻手術,效果并不是很好。結合她的訴求,考慮到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術是最理想的選擇,不需要開刀就能完美解決‘三叉神經異常放電’的問題?!?/p>
單阿姨入院后,經完善檢查,手術如期進行。術中,李小軍和團隊默契配合,將一根穿刺針從單阿姨嘴角外側刺入,通過先進儀器多角度透視定位,安全引導穿刺針精準到達三叉神經半月節。隨后,在此處放入一個專用的微球囊,注入造影劑,待球囊擴張呈梨形后精準壓迫,從而使三叉神經傳遞痛覺信號的神經纖維失活,達到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目的。從麻醉開始到手術結束,全程不過短短40分鐘,整個創口僅一個針眼大小。
術后,單阿姨的疼痛感完全消失,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可以正常吃飯、洗臉、刷牙了。“這么多年來,我第一次感到生活是那么舒心?!眴伟⒁碳拥卣f,“感謝市中心醫院疼痛科,感謝李小軍主任和他的團隊,讓我徹底擺脫了多年病痛,哭哭啼啼地來醫院,高高興興地回家去。”
三叉神經痛究竟有多痛?為何讓患者痛不欲生、叫苦不迭?李小軍解答道:“三叉神經痛又名痛性抽搐,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發作常常毫無預兆,患者臉部會出現突然的電擊樣、刀割樣、燒灼樣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甚至微風拂面都會感到疼痛加劇,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痛’,嚴重影響著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p>
目前,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三叉神經半月節或周圍支射頻消融術是傳統的治療方法,創傷小、效果穩定,但復發率較高,患側顏面部麻木不易恢復;開顱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是開放手術,創傷大、住院和康復時間長,對患者心肺功能要求及整體身體狀況要求較高,患者接受程度不高;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是目前最新的微創介入治療術,有著創傷小、風險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尤其對三叉神經V1病變的優勢更加明顯,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術也被稱為‘針尖內的手術’,只需要在面部打一個針眼大小的孔,置入一個特殊的微球囊,就能影響神經痛覺傳導功能,同時最大限度保留神經根的感覺運動功能,從而達到有效緩解疼痛癥狀而又盡可能不影響咀嚼能力的目的?!崩钚≤娬f,“這項技術效果更穩定、復發率更低,尤其適用于年老、體弱、有嚴重系統疾病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p>
疼痛科自2022年開展這項微創治療新技術以來,已幫助諸多患者解除了疾病困擾。有一位八旬老人患病10年,試遍各種治療辦法無果,屢次拿頭撞墻以麻木神經,更數次萌生輕生念頭。李小軍和團隊及時為其實施了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術,術后取得了立竿見影的“除痛”效果。兩年時間過去了,老人的病痛再無發作,重新擁有了幸福晚年。
對于許多人來說,疼痛科是一個相對“冷門”的科室。事實上,市中心醫院疼痛科自2011年開科以來,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并成為一些疼痛患者的首選。該科室主要以微創介入技術治療各種慢性疼痛、頑固性疼痛以及腫瘤等病理性疼痛,已開展多項精準化、可視化、微創化的新技術,如各種超聲精準定位神經干、神經節阻滯,脊柱神經背根節及交感系統的射頻毀損技術,頸腰椎椎間盤的射頻消融技術、低溫等離子技術,關節退變粘連超聲下松解水分離以及去神經化技術,針對癌性疼痛的鞘內輸注系統植入技術(嗎啡泵)以及頑固性疼痛的脊髓電刺激中樞植入技術等,讓越來越多的疼痛患者擺脫病痛折磨,提高生活質量。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