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曉琳)去年以來,全市質監系統始終堅持安全為先,從嚴落實安全監管主體責任,整體形勢平穩向好,全年未發生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是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在全系統推行實施了網格化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和責任監督落實體系。市質監局領導班子先后3次分組帶隊對全市所有縣級局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督查督導,檢查食品生產企業76家,并對存在問題的2個縣(市、區)局下發了整改建議函。二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在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培訓、企業法人約談、質量安全承諾等基本措施的基礎上,實行了對食品企業的標準化管理,督促企業建立了14項制度,完善了25項記錄。三是強化對重點產品的監管。按照“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理”的工作思路,在加大小麥粉、肉制品專項整治的同時,重點對白酒生產企業進行調研檢查,并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全市酒類企業專項整治工作,全年共檢查酒類生產企業23家次,下達《整改意見函》4份,罰款35萬余元,消除安全隱患38處。
與此同時,全市系統還組織開展了“瘦肉精”原料肉、桶裝飲用水、非法使用工業明膠加工食品等產品專項整治,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監管措施,確保了全市食品質量安全。2012年,全市質監系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1552家次,消除安全隱患144處,立案查處63起。
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方面,一是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重點加強了流動式起重機械、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以及人員密集的學校、醫院、賓館、商場、游樂場所使用的小型鍋爐、電梯、游樂設施等重點設備監管,先后組織開展了全市中小學校鍋爐安全地毯式隱患排查,共檢查全市286個中小學校的183臺鍋爐,24臺壓力容器,消除隱患15處。推行鍋爐房達標管理,督促所有使用單位在工作場所顯著位置統一懸掛了“十嚴禁”和“十必須”警示標牌。二是開展氣瓶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大氣瓶整治力度,全年共檢查充裝單位75家、使用單位126家,檢驗液化石油氣瓶19737只、無縫氣瓶2752只,報廢液化石油氣瓶4389只。同時,經過多次學習考察、研討論證,積極在全市推行“車用氣瓶自動充裝控制系統”,實現對車用氣瓶充裝前的快速準確檢查,全市共有車用氣瓶13605只,標簽覆蓋率達98%以上。三是加強“土小鍋爐”的排查治理工作。一方面,加強對“土小鍋爐”的打擊力度,全年取締、改造土鍋爐94臺。另一方面,積極推廣外地鍋爐置換的先進經驗,通過疏堵結合,進一步消除了“土小鍋爐”安全隱患。2012年,全市系統共檢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985家,檢查設備6645臺,發現隱患1103處,下達《安全監察指令書》434份,立案查處133起。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