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城區的“北大門”,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來,就是霍州、洪洞等縣市往來城區的必經之路;這里是交通要道,霍侯路穿村而過,每天數以萬計的汽車在此通行,川流不息;這里是交通事故的高發地帶,近年來發生多起各種交通事故,有的家庭甚至失去了親人。
這里就是臨汾經濟開發區高河店村,數十米寬的霍侯路將整個村莊一分為二。
橫穿川流不息的霍侯路,是絕大多數村民無法回避的現狀,因為,該村的農田大多在道路西側,許多路東的村民每天要到農田勞作;該村的小學在道路東側,路西的孩子們要橫穿道路去上學。就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段,警示標示不明顯,減速設施不完善,通行車輛眾多,車速很快,每天過往道路的村民無不小心翼翼、膽戰心驚。
8月7日晚9時許,該路段再次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村民在通過該路段時被一輛汽車撞倒當場死亡,肇事車輛逃逸。現場,死者家屬痛不欲生,失聲痛哭;村民無不同情,前往相助;圍觀者議論紛紛,表示了對交通安全的擔憂、對治理隱患的期望。一位村民說:“這幾年,在這兒發生的交通事故越來越多,本村人已經被撞了好幾個,有傷有殘,還有丟了命的。至于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故更是常見,隔三差五就有汽車相撞、刮蹭的現象。現在一說過馬路,真是人人擔心、人人頭疼。”另一位村民說:“誰家要有個上小學的學生娃,就必須得有專門的家長接送,主要就是一天四次過馬路。一到上學放學的時間點,大人就得撂下手里的活兒去接娃、送娃,這路大人過著都操心,更不敢讓娃娃們自己過了。”
在眾多村民的眼中,事故頻發的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過往車輛速度太快;二是交通安全設施不到位。據了解,高河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環境比較特殊,和城區的交通的擁堵相比,這里車少路寬,許多駛出城區的車輛剛剛提高車速;而前往城區的車輛在一段高速行駛抵達該處時,往往沒有降低車速的意識。8月8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南來北往的車輛在這里無不呼嘯而過,一位村民在路邊等待了近兩分鐘才抽空快速跑過馬路,還有一位村民在走到道路中央時受困于車流之中,進退不得,高速運行的車輛在身旁駛過,十分危險。記者發現,許多過往車輛在通過該路段時不僅沒有減速,甚至存在搶道占道、逆行超車的行為。
對于交通設施的缺失,有村民說:“千篇一律的‘謹慎慢行’四個字根本不能起到有效的提示作用,許多司機根本不會往心里去。要盡量多的設置警示標語、警示牌,起碼要設置5塊以上的警示牌。另外,內容要采用例如‘事故頻發路段’、‘此處危險’、‘此處過往行人較多,必須提高警惕,必須減速慢行’等類似的標語,才能讓過往的司機真正重視起來。”還有村民建議:“必須設置強制減速帶,密度也要大一些。”前段時間,我市交管部門在高河店村北口增設了一處電子眼進行測速。然而,村民對于這項措施存在極大的看法。
一位村民說:“這個測速是為了司機降低車速,保護行人安全嗎?那為什么不能設到村子中間?那樣的話,過往司機從遠處看到攝像頭就會提前減速,村民過馬路自然就安全了許多。”另一位村民說:“測速攝像頭放在那里,對我們的安全都起到反作用了。一般來說,司機看到攝像頭都會減速,但一過攝像頭的區域,90%以上司機都會加速。這里的現實情況是,車輛速度提起來的同時也進了村里。”還有一位村民直言說出自己的質疑:“那個測速的位置,能拍下超速的車輛進行罰款,卻起不到促進安全的作用。這個實際情況我覺得交管部門心知肚明。”
村民們的建議有一定的可行性,他們的質疑也有一定的道理。記者認為,任何交通安全設施,都是為了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安全的交通環境而服務的。以生命為代價,是無比沉重也是難以承受。霍侯路高河店路段發生的一起起交通事故,廣大村民的強烈呼聲,希望交管部門能夠重視起來,盡快制訂相關措施并盡快實施,為廣大村民、為過往司機營造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