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磊)近年來,浮山縣按照省市轉型發展的總體部署,立足“節約、綠色、循環”的發展理念,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把循環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努力做好工業尾礦廢渣和農業玉米芯綜合利用大文章,建立了一個資源互補、產業互動的經濟循環系統,實現了經濟、環境的“雙贏”,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工業廢渣“變身”新型建材。近年來,浮山縣同大多數資源型城市一樣,既享受著資源優勢帶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又承受著產業調整和安全生產所產生的巨大壓力。面對“一鐵獨大”的發展瓶頸,該縣按照循環經濟模式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作為一項長期戰略。該縣現有尾礦砂存量2200余萬噸,這些尾礦堆積如山,占用大量土地,如果不利用,不僅污染了周圍環境,也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而且形成巨大的安全隱患。該縣利用尾礦廢渣,大力發展微晶石、透水磚、泡沫陶瓷、發泡陶瓷等新型建材,實現了尾礦資源高效回收、循環利用,進一步延伸了煤鐵產業鏈條。目前,該縣已委托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利用中心編制完成《浮山縣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規劃(2013-2020年)》,下一步將著手建立臨汾市浮山尾礦技術研發中心和浮山縣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中心,進一步推動尾礦利用產業化發展。
農業廢料實現綠色循環。浮山縣玉杰食用菌循環產業項目,由當地著名民營企業家姚玉杰創立并投資建設。
姚玉杰從事鐵礦、煤礦投資經營10余年,2011年順應“轉型發展”的戰略要求,退出資源產業投資領域,不到3年時間,先后注冊了玉杰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和玉杰飼料、玉杰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從黑色資源開發向綠色循環產業的快速轉型,2012年該企業被確定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該企業以玉米芯為原料,以食用菌產業為核心,不斷提高回收、分類、加工、利用一體化水平,不斷延伸鏈條,并使鏈條中的各產業之間、各環節之間形成互動,實現了“種植玉米——生產食用菌——加工飼料—— 發展養殖——利用沼氣——種植玉米”的橫向聯合、縱向循環、整體閉合經濟運行機制,奏響了“成功轉型、確立龍頭、延伸鏈條、形成循環”四步曲。
“以前農戶的玉米芯都是采取燒毀的方式全部浪費了。如今,我們公司每年收購玉米芯達兩千多噸,不但減少了污染,還為農戶增加了收入。”公司總經理田國鵬告訴筆者。除了收購外,他們還計劃建設玉杰玉米合作社,將玉米種植的技術管理、肥料供應、統一收購等環節都結合起來,充分提高玉米的生產效益。
玉米芯進廠做蘑菇、蘑菇廢料進豬場做飼料、牲畜排泄物進村產沼氣、沼氣廢液進田地做肥料……這就是一條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打造的閉路循環鏈條,此鏈條打開了浮山縣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新局面,構筑了浮山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新“亮點”。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