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財政工作的民生賬本,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謀求百姓共享改革紅利的決心。2014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8億元,同比增長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29億元,增長18.6%。
在此基礎上,我市各級財政部門積極調整支出結構,集中財力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累計執行282.5億元,其中教育累計支出41.24億元,農林水事務累計支出31.69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累計支出40.34億元……這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市財政加大支出用于改善民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讓群眾享受惠民政策帶來的陽光雨露。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財政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2014年,全市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業經營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全市財政投入農林水事務支出316913萬元。各項惠農補貼資金全部落實到位,下達中央、省農機補貼資金8320萬元,補貼機具15722臺;財政補貼資金5979.7萬元,使我市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面積達到596.07畝。及時下達糧食直補資金53179萬元,其中綜合補貼46306萬元,直補6873萬元,受益人口290余萬,農戶70萬戶。撥付2014年第三次政策性糧食財務掛賬利息補貼4196.14萬元、市級應急成品糧油儲備補貼260萬元、市級糧油儲備費用1260萬元,確保市級糧食儲備、食油儲備任務的落實。撥付豬肉儲備補貼資金80萬元、應急生活必需品補貼資金100萬元。財政中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2489萬元,市財政配套549萬元,確保水庫移民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和移民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摸清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底數,按投保規模安排配套資金預算,確保保險保費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2014年,我市安排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31176萬元,安排城市義務教育保障經費1472萬元。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3703萬元。支持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18801萬元。對全市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殘疾兒童資助1316萬元,受助兒童達26425人次。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03373萬元,增長11.06%,主要用于就業補助、城鄉低保人員低保金、企業改革補助等項目。積極支持就業創業援助工作,統籌省、市、縣就業專項資金18296萬元,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見習、職業培訓、創業培訓等給予財政補助。加大小額擔保貸款資金的投入力度,做好小額擔保貸款的貼息工作,全年撥付小額擔保貸款中央貼息資金192.85萬元,幫助更多的失業人員和婦女實現就業和創業。撥付中央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26162萬元,其中棚戶區改造補助資金11379萬元、公共租賃住房補助資金12461萬元(縣級5628萬元、市本級6833萬元)、廉租住房補助資金2322萬元(縣級1852元、市本級470萬元),改善了城鄉居民居住條件。
用好財政扶持政策 促進企業健康成長
2014年,我市積極落實財政扶持政策,促進企業健康成長。按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要求,扶持小微企業、支持服務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和實施節能項目。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項目15類涉及47戶企業,到位資金4118萬元。下達各類資金8321.48萬元,支持鋼鐵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項目。由市財政局牽頭組織開展了涉煤收費規范清理工作,積極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輕裝發展,原有的5大類、42項涉煤收費項目均按要求進行了清理和規范,共取消、取締收費項目21項;降低征收標準2項;規范收費8項;保留不變11項;暫停收費項目2個。應退還企業11060.5萬元(其中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6044萬元)已全部退還。預撥2014年度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資金4654.3萬元,涉及出租車、農村道路客運、城市公交、林業、漁業五方面。積極爭取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扶持,為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注入活力。組織3家進出口企業申報了2014年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項目,4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申報了2014年休閑農業示范項目;對35家符合條件的2013年度特色農產品產業支撐(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貸款情況進行了摸底上報,30家企業得到534萬元的貼息扶持。(記者 侯映坤)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