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地的豐收
——我市涉農部門服務“三夏”工作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當前,全市夏收工作已經結束,夏種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三夏”生產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夏”生產工作,主要領導親臨麥收現場調研;各級各部門加強領導,結合實際工作,協調聯動、緊密配合,強化服務,全力以赴;廣大農民朋友搶抓農時、搶收搶種,確保小麥顆料歸倉和夏播生產的順利進行,打贏“三夏”生產這場硬仗。
農業部門:糧食生產“主力軍”
作為“三夏”工作的主力軍,我市各級農業部門堅持把夏收、夏種、夏管作為緊迫的任務抓在手上,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小麥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為全年糧食和農業生產奠定良好基礎。
我市各級農業部門一是立足“防”,狠抓小麥后期田間管理,針對復雜多變的天氣形勢,加強以防汛抗旱和防病治蟲為重點的田間管理,農業系統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民群眾加強對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及時開展應急防治和統防統治,落實好“一噴三防”技術,留種田去雜等后期管理工作,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二是突出“搶”,抓住雨后有利時機,加速復種進度,種好復播秋糧作物。趁墑加快土地翻耕,搞好水源調度,加強農機農藝結合,確保適期早播、一播全苗。搶時間、搶進度、保質量,及時騰茬播種,大力發展田間套種模式,擴大雜糧、油料等作物面積,種足種滿,努力擴大夏播面積。三是狠抓“好”,精心開展田間作物管理,切實加強夏種作物田間管理,重點加強秋作物苗期管理,搞好查苗補苗、防病治蟲和進行肥水管理,保證種植密度,構建合理群體,確保秋糧有個好收成。同時加強設施蔬菜、水果等生產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農機部門:機械耕種“大會戰”
為了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切實做好機械化搶收、搶種的各項組織服務工作,夏收期間,我市農機部門通過公布熱線服務電話、提供作業信息和在主要交通沿線設立“小麥機收和跨區作業服務接待站”的方式,為作業機車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指導、物質供應和機車調度等服務。在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安全收獲的同時,農機部門積極組織農業機械開展秋糧復播工作,進一步加大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精少量播種等農機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開展秋糧復播、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等各項農機作業。
為應對夏收期間有可能出現的雷雨、冰雹、暴風雨、連陰雨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市農機局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制訂和完善了《防災抗災應急預案》,制訂下發了《臨汾市農機“三夏”防災抗災應急預案》,全市平川7縣、浮山、鄉寧等9個小麥主產縣分別組建了一支應急救援分隊,共計155臺機車,一旦遇到災害性天氣發生,將迅速有序投入到抗災減災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減少糧食生產損失,將“豐收在望”轉變為“豐收到手”,與此同時,市、縣兩級農機部門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主動加強與公安、交通、發改、氣象、石油等部門通力配合,全面做好各項組織服務工作,堅決打贏“三夏”農機跨區作業大會戰。
氣象部門:信息服務“指揮棒”
麥收期間,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天氣變化。為了更好地做好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工作,服務好“三農”,確保小麥及時安全收獲、秋糧適時播種,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未雨綢繆,精心準備,提前啟動服務,他們專門成立了夏收夏種氣象服務領導組,組織專業化氣象服務隊伍 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送去了近期的天氣預報,指導村民抓緊農時,趁著好天氣趕緊顆粒歸倉;加強天氣會商,密切監視天氣變化,為夏收夏種提供準確精細化天氣預報;加強與市政府及農業、農機部門的聯合,信息共享,為麥收、秋播和農機跨區作業提供專業專項氣象服務;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通過電視、報紙、手機短信,12121語音電話、電子顯示屏、大喇叭等方式,提高氣象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努力縮短氣象服務與農民之間的距離,發揮氣象信息“指揮棒”的作用,為夏收夏種提供及時到位的氣象服務,力保今年小麥豐產豐收。在遇到暴雨、冰雹等對麥收有明顯影響的氣象災害時增加服務頻次,繼續推行麥收進度(含進度百分比)、前3天麥收區天氣實況及其影響、未來3天天氣對麥收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建議等服務內容。加強人工消雹工作,及時補充彈藥,全力做好麥收期間防雹減災工作,最大程度減輕自然災害對麥收工作的影響,這一系列服務受到麥農歡迎。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