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轉眼間,2018年即將成為過去。辭舊迎新之時,記者從市旅發委獲悉,一年來,我市以承辦全省旅發大會為契機,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精心謀劃和實施百項文旅活動和百項提升工程,推進產業轉型和生態環?;ゴ俟策M,推動了文化旅游業飛速發展、高質量發展,促進了我市優質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
(一)
旅發大會是貫穿我市2018年旅游工作的主線,而百項文旅活動的實施有效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年初以來,我市先后成功舉辦了中歐文化藝術嘉年華暨丁村國際藝術雙年展、港澳青少年研學游、山西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光影秀活動、杭州旅游推介會、2018首屆堯都文化旅游節、“大槐樹杯”山西省金牌導游員風采大賽、黃河大合唱音樂展演、黃河風光國際攝影大賽、黃河之魂傳統音樂大賽等大型活動,以及全國性十大體育賽事系列活動。目前,16項主要活動及80項助力活動相繼收官。各縣(市、區)、市直相關單位、重點旅游景區月月有活動、周周有亮點、處處有精彩,全方位展現了臨汾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發展成果,達到了“以活動造勢、以活動聚客、以活動促發展”的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社會科學論壇·早期都邑文明的發現研究與保護傳承暨陶寺考古遺址發掘40周年國際論壇”成功列入中外社科人文交流的最高平臺——中國社會科學論壇。陶寺遺址40年的考古發掘支撐起了“最早中國”這條主脈,為我市打造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問祖圣地和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首屆大河文明國際旅游論壇打造了一個國際性的黃河旅游IP。大河文明旅游論壇秘書處和論壇會址落戶臨汾,使我市搶先占領了世界大河“盟主”地位。
客觀地說,相較以往,本屆旅發大會規格高、范圍廣、內容多、影響大,從出席領導、參會人員、活動內容、會議規模等方面來看都是空前的。我市能夠站在講政治、促轉型、樹形象、聚人心的高度,舉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兌現了把這次大會辦成一屆高質量、高水平、有特色精品盛會的承諾,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也受到了與會嘉賓的普遍贊許。
(二)
為了擴大旅發大會及臨汾旅游在省內外的影響,增強全市上下關心、關注、支持旅發大會的自覺性和參與熱情,大會開幕前的半年多時間里,我市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精心組織各類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營造氛圍活動。在市區主要街道、廣場、橋梁、出入口等節點地段,擺放了植物立體造型和花箱、花缽;在交通樞紐、重要路段制作了圍擋、墻體宣傳版面,更換了道旗、燈箱;在市區423輛公交車、921輛出租車滾動播放大會宣傳標語;利用臨街單位、商鋪電子屏進行飄字宣傳。在全市范圍內,宣傳旅發大會、宣傳臨汾旅游的標語和口號鋪天蓋地、隨處可見。與此同時,在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旅游報》及《臨汾日報》等國家級、省級、市級媒體平臺開設了專題專欄;在央視《新聞聯播》、山西衛視《山西新聞》前分別投放了為期兩個月和一個月的臨汾旅游宣傳廣告;在太原高鐵南站、太原武宿機場、太原樓宇電視、大運高速沿線、運城關公機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投放了臨汾旅游宣傳廣告,使“所有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的宣傳口號,以及“中國根·黃河魂”的旅游品牌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市民文明素養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承辦旅發大會提升市民素質也是我市的初衷之一。在承辦過程中,通過開展志愿者選拔培訓、誓師大會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團委、婦聯、工會、教育、旅游等組織和行業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明素質培養、文明旅游宣傳活動。僅市旅發委組織的全市星級酒店、景區管理服務人員禮儀規范、服務標準系統化培訓和實操訓練就達23天,參訓人數達到3000余人。培訓山西師范大學志愿者353人,為期7天;共計開展培訓100場。人人衣著整潔、言談舉止文明,市民素質得到了整體提升。人人關注旅游,人人參與辦會,獻智獻策,臨汾主題宣傳口號、宣傳標語、logo標識等可以說是群眾智慧的結晶,真正體現了舉辦一屆“個個代表臨汾形象、人人都為旅發出力”的全民盛會。
在旅發大會上,我市的雙語高清旅游宣傳推介片、旅游路書、旅游地圖、陶寺遺址出土文物集萃等成果逐一亮相;全域旅游規劃和沿黃旅游規劃正在加緊編制;智慧旅游平臺建設穩步推進;VR等高科技手段得以運用,引起與會嘉賓和廣大游客的高度肯定。
旅發大會期間,市政府與澳大利亞杰拉爾頓市簽署了《促進跨境合作意向書》,開展“中澳聯通”網站建設項目。該網站是首個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跨國境雙向線上宣傳平臺。侯馬市與美國核桃市簽署了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協議書,預示著兩市在更廣泛領域的合作交流。在兩項國際性論壇的舉辦中,我市邀請了多名駐華大使、參贊及友城代表團、部分客源國友人參加,海外市場得到了拓展。在舉辦早期都邑文明論壇的第二天,我市就迎來了來自加拿大的涉外大宗團隊。
2018全省旅發大會對我市旅游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統計資料顯示,大會期間,全省共簽約35個旅游項目,總金額1090.93億元;我市簽約11個項目,總金額239.3億元。其中,旅發大會上全省現場簽約18個項目,簽約總額629.55億元;我市現場簽約5個,簽約總額207.5億元。
(三)
目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黃河板塊核心區鍛造、生態康養旅游培育、全域旅游暨根祖文化打造、景區品牌提升、精品線路打造等六大類總投資486億元的百項工程開(復)工已超過70%。其中,沿黃及仙洞溝、堯陵、云丘山等6條旅游路建設,市區十余個主次干道道路、橋梁貫通及街景亮化工程,洪洞縣、吉縣、隰縣、曲沃縣全域旅游創建,鄉寧云丘山、襄汾燕村荷花園、堯都區堯陵、翼城河上公德山等15個重點旅游建設項目,30余個景區品牌提升工程推進迅速。特別是堯廟-華門文旅融合示范區穩步推進,相關方面聘請了國內知名旅游規劃團隊正在編制規劃,先期建成了“三館兩中心”,一縣一館已建成運營,各縣(市、區)整合本地資源集中展示,促進了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華門光影秀和汾河音樂噴泉兩個項目,作為常態化演出項目,為游客在臨汾夜間消費提供了重要吸引點。
一年來,為加快推進我市黃河板塊建設,在市委、市政府協調推動下,市旅發委帶領本地大型企業——蒲縣宏源集團深入沿黃七縣考察資源,邀請國家頂級專家座談,對打造沿黃現代文化旅游帶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論證。6月4日,臨汾市人民政府及永和、大寧、吉縣、鄉寧等沿黃七縣分別與宏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100億元的臨汾市沿黃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帶綜合開發框架協議。目前,宏源公司已經與永和縣簽署正式協議,并啟動了永和縣馬家灣村旅游開發的前期工作。沿黃現代農業文化旅游規劃正在加緊編制。
與此同時,為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旅游業發展,市旅發委全力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推進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創新。曲沃縣對原文物旅游中心人員開展分流和選拔,成立了全市首家全域旅游發展綜合服務中心;堯都區積極探索新型市場化管理體系,對堯帝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堯都區文物旅游局、山西帝堯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資產核查移交和職能劃分,由帝堯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景區景點,進行市場化運營管理。
9月18日,2018全省旅發大會開幕前夕,市博物館提前開館。一經開館,就以其開放融通的空間設計、藏展結合的恢宏陳列、創新靈動的科技化手段,將當代審美與傳統文化完美契合,受到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在全國文博圈引起轟動。開館19天就接待參觀游客30余萬人次。在11月21日至26日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我市博物館的精彩展示,受到了海內外近千家博物館的廣泛關注。12月18日,經過兩個多月的閉館整體提升,市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有望成為我市文化旅游的新亮點、時尚旅游休閑的新地標。
10月29日上午,2018年新晉國家5A級旅游景區授牌會在北京舉行。11月16日,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舉行國家5A級旅游景區揭牌儀式,實現了我市乃至晉南地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5A景區創建成功,對景區提檔升級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也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要事、好事、喜事、盛事,標志著我市文化旅游產業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據市旅發委提供的資料顯示,2018年1至11月份,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384.17萬人次,同比增長30.92%;實現旅游總收入592.01億元,同比增長31%。繼我市杭州旅游推介會、北京世界旅游聯盟臨汾專場推介后,特別是我市旅游獎勵政策實施以來,旅游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大宗旅游團隊來臨旅游市場火爆,呈現出旅游市場淡季不淡的良好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迎來200人團隊80批次,300人團隊53批次,500人團隊19批次,專列9列,專機8架。截至10月下旬來臨游客總數已突破5萬人次,同比增幅是100%。游客主要來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陜西、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福建等省(市、區)。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