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今天中午,我帶孩子去市區臉譜橋附近的一家面館吃飯,每張桌子上都放著兩大盒筷子,一盒一次性的,一盒非一次性的。環顧四周,當時在座的十多桌、20余位食客手中,無一例外地都握著一次性筷子。”8月15日,記者采訪市民馬歡對環保的認識,她講述了一件當日發生在她身上的真實故事。
馬歡講道,就在面食端上來后,她下意識地在一次性筷子盒里給自己和兒子各拿了一雙,沒想到8歲的孩子非說不好用,要換成非一次的筷子用,她連忙進行了阻止。“我當時不想讓孩子換,是因為非一次性筷子盒里滿滿的,加之就餐的人沒有一人在用,我實在無法想象這盒筷子到底被放置了多久,有多長時間沒有被清洗過了。”馬歡表示,如若當時這家面館的筷子像其他家飯店一樣,筷子是放在消毒機里的,吃飯的顧客隨用隨拿,她或許也不會那么堅決地要去使用一次性筷子。
“其實,一次性筷子對環境、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有時候在外就餐時就是出于心理安慰,還是會選擇所謂的沒有被重復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馬歡直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出于孩子的健康考慮,她每次帶孩子外出就餐時,都會隨身攜帶便攜式的筷子、勺子,如今孩子大了,這樣的好習慣也慢慢被弄丟了。
“說到底,想要低碳、環保、健康地生活,就是要有不嫌麻煩的精神。”馬歡說,就拿外出就餐這件小事來說,如果飯店可以不嫌麻煩,將碗筷清洗干凈后放入消毒機;如果食客不嫌麻煩,隨身攜帶餐筷,那么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都會大大減少。如此,也是對低碳生活、保護環境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態度。
記者 盧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