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環境面前,人人平等。我認為一個人對環境的愛護程度,也可以直接反映出他對生活的熱愛。”9月1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市民馬女士開門見山,態度明確地表示。
馬女士的這一觀點并非空穴來風,她表示,在環境面前,沒有高低貴賤,都是平等的,你對環境愛護多一點兒,它回饋你的也就好一點兒。
馬女士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每個人從思想上真正樹立起節約的意識,才能使愛護環境、節能低碳成為我們生活中自覺、主動的選擇。”在馬女士的帶動下,全家老少都加入了低碳生活的行列,并樂在其中。
“在我們家,夏天能不開空調就盡量不開,即便酷熱難耐,也會將空調溫度上調一度;在天氣好的情況下,我和愛人在上下班不是選擇步行,就是乘坐公交車,家里有特殊情況才開私家車;孩子除了寫作業時開日光燈,其余時間都是節能燈;就連婆婆,也澆花用淘米水,出門買菜時自備購物袋……全家人低碳生活的意識特別強。”馬女士說,“低碳生活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它是由我們身邊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組成的。”
馬女士直言,低碳生活并非摳門,而是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加大對環境的保護。“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只有我一個人、一個家庭低碳生活、愛護環境了,是改變不了大的生存環境呀,實則非也。量變是可以生成質變的,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能力范圍內多做一點兒,多帶動一點兒,你會發現,身邊與你產生共鳴的人會越來越多,日子也會過得越來越舒心。”
記者 盧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