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劉超) 如何打贏打好今年的“秋冬防”攻堅戰,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臨汾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工作任務、針對措施和具體要求。
《方案》提出,我市聚焦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用地結構調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重污染天氣應對、管理能力提升6個方面,實施企業績效分區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散煤、機動車和城市面源污染防治,加強能力保障和措施落實,確保重污染天氣應對有效,全力保障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和“十四五”的良好開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全力推進產能壓減和布局調整。完成淘汰范圍內洗煤企業取締任務;完成焦化產能壓減目標任務;10月底前完成磚瓦行業布局調整工作。深化工業治理。持續推進全市鋼鐵、焦化、建材、鑄造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加快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創新監管方式,完善“散亂污”企業監管長效機制,定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防止已關停取締的“散亂污”企業借機死灰復燃、異地轉移,堅決遏制反彈現象。深入開展工業爐窯和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實施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持續推進VOCs治理攻堅各項任務,培育樹立一批VOCs源頭治理標桿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帶動效應。
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落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要求。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完成省下達的淘汰燃煤機組和煤炭消費總量削減任務。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全面完成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改造任務;按期實現汾河谷地平川區域清潔取暖全覆蓋。嚴格散煤管控。深入開展鍋爐整治。依法依規加大燃煤鍋爐淘汰整治力度;持續推進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清潔能源替代。
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加快推進洪洞恒富龍馬煤焦集運站鐵路建設。推進柴油貨車治理。加快淘汰老舊柴油貨車;加強在用機動車管理,嚴格大氣污染防治綠色運輸示范區管控;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持續集中打擊和清理取締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車;開展油品質量檢查。
在用地結構調整方面,推進礦山綜合整治。全面開展各類露天礦山專項整治,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不達標一律不得恢復生產;完成矸石堆場摸底排查并建立臺賬,加強矸石堆場治理,按照“三防”整治標準,完成整治任務。強化揚塵管控。加強施工揚塵控制,嚴格執行施工過程“六個百分之百”;強化道路揚塵管控,擴大機械化清掃范圍;加強物料堆場揚塵監管。強化秸稈禁燒管控。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強對各地露天焚燒監管。
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方面,夯實減排基礎。全面完成臨汾市工業企業錯峰方案制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清單編制工作,奠定重污染天氣有效應對的制度和措施基礎。積極開展應對。加強秋冬季顆粒物組分和VOCs監測數據運用,提高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管控的精細化水平和區域聯防聯控提供支撐。加強氣象分析研判,及時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加強現場檢查,強化用電量管控和視頻管控等科技監管系統運用,多措并舉保障措施落實。完善重點區域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快速有效的運行模式,保障啟動區域應急聯動時各相關縣(市、區)及時響應、有效應對。
在管理能力提升方面,我市進一步加強科技監管體系建設。試點開展市區重點區域餐飲企業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將焦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VOCs排放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具備條件的,全部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系統構建完善的交通污染監控網絡,提升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科技管控能力水平。
為確保完成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任務,《方案》還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執法監管、考核問責等方面做出明確要求。在嚴肅考核問責方面,市政府將實施重點工作任務和環境質量雙考核制度,按照《臨汾市冬季清潔取暖和民用散煤管控責任追究實施意見(試行)》,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責任追究。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