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整整一個上午,環保志愿者張建和幾名同伴踩著自行車跑了40多公里,他們在市區濱河路由北向南,又在解放路由西向東,最后從五一東路走堯賢街南延到達澇洰河公園。上午11時,他們分別在微信朋友圈里發布了新內容:全國低碳日,希望更多的人投身綠色出行。
8月25日是第九個“全國低碳日”,張建和同伴們早早就約好了當天的活動。他說:“每年的‘低碳日’‘六五環境日’,我們都要組織騎行活動,宣傳綠色出行,爭取帶動更多的人關注環保、投身環保。”
張建堅持綠色出行已經有11年的時間,他說:“我平時以騎車為主,偶爾出行也乘坐公交車或者步行,汽車很少開。騎自行車是一種綠色出行方式,我最初是因為鍛煉身體選擇了騎自行車,后來能夠堅持下來,更多的因素是朋友們互相鼓勵著為環保貢獻力量。”
作為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人,張建親眼見證了近年來我市空氣質量的不斷好轉。他說:“以前一到秋冬季,咱們臨汾的霧霾天比別的城市來得更早,持續的時間更長。因為霧霾天氣,我們曾取消了很多次騎行活動,對這方面感觸很深。近幾年來,臨汾的空氣質量大幅好轉,即便是冬天,也常常能夠見到藍天白云,我們的騎行活動受霧霾影響的次數越來越少。”
“臨汾空氣質量的好轉,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張建說,這些年明顯可以看到,冒黑煙的重載貨車少了,燒秸稈的現象少了,曾經一路拋撒揚塵的渣土車也少了……
在張建看來,社會各界對環保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人也能身體力行為環保出力,但有的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說:“尤其是綠色出行方面,許多人始終把開車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不愿意主動做出改變。”
讓張建欣慰的是,自己已經成功帶動了一些同學、朋友參與到綠色出行中,他說:“我每次和朋友們聚會時就拿自己舉例子,騎行多年以來,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家對健康都非常重視,然后就有一部分人嘗試著騎車、步行,改變出行方式。”
“綠色出行好處良多,一是能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為‘臨汾藍’作貢獻;二是能緩解交通擁堵的‘城市病’,讓交通更加順暢;三是能鍛煉身體,健康身心。”張建說,希望更多的人認識到綠色出行的好處,主動參與進來,用行動為臨汾的環境保護出一分力。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