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2月18日清晨,市區汾河公園籃球場外的健身器材處,由7名運動愛好者組成的長跑小隊剛剛從鑼鼓大橋到平陽大橋往返一個來回,此時正在進行拉伸運動。彩色的運動裝,矯健的體魄,在藍天的映襯下成為公園里一道風景線。
“一次往返加兩個橋的長度,正好是十公里。”隊員李健說,他們是一群熱愛運動的人,每周的周六、周日各跑一次。
從11月份以來,他們已經組織了13次這樣的活動。李健告訴記者:“我們是重污染天氣時停止戶外跑步,但今年全部按時完成,沒有一周缺席。”
這是一群對空氣質量尤為關注的市民,也是見證了空氣質量近幾年來由差變好的市民。
“跑步十多年,對前些年的霧霾天氣真是記憶猶新。”李健說,“以前臨汾春夏季的空氣還可以,一到秋冬季就很差,尤其是進入12月份,基本上就是天天霧霾。連續幾年,我們秋冬季的跑步次數只有兩三次。那時候每次約定跑步活動,空氣質量都是大家探討的焦點,往往是出發前一天一看預報,總是重污染天氣,活動也只能被迫取消。”
最近兩三年,藍天頻頻光顧,已經成為常態。李健和伙伴們每次約定的跑步活動都能順利成行,甚至已經不再關注天氣預報。
另一位隊員陳惠斌更是感觸頗深。他說:“什么人對空氣質量最為敏感?就是我們這些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以前,我喜歡晚上健步走,每天都要走上六七公里,但是每年連續堅持七八個月后,一到秋冬季就戛然而止,看著外面灰蒙蒙的霧霾,又著急又生氣。這兩年好太多了,晚上想走就走,基本不用擔心空氣質量了。”
指了指頭頂的藍天,陳惠斌說:“像這樣的藍色,以前冬天就很難見到,除非刮大風能好兩天,現在就成了常態。”
陳惠斌表示:“只要是為了生態環境,任何嚴格的管控措施都不為過,必須想方設法讓空氣質量變得更好。”
李健和陳惠斌的觀點,得到了現場幾名隊員的認可。另一位隊員說:“良好的空氣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是關系到每個人生命健康的基本要素。”
幾名隊員在規范標準的拉伸活動中,已經約定好了第二天的跑步活動。李健開心地說:“看現在多好,天天都是藍天,我們再也不用為霧霾天氣而苦惱了。”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