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成立于2021年3月16日,承擔著我市質量方面的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糧油、農產品、畜產品、工業產品等相關產(商)品的政府指令性監督檢驗、風險檢驗等檢驗檢測任務,是我市檢驗檢測領域規模最大、專業技術人員最多、檢驗檢測水平最高的綜合性技術機構。
如今,市綜檢中心成立已整整一年時間。過去一年來,該中心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2022年的工作怎么開展?3月16日,記者就有關問題走訪了市政協委員、市綜檢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楊曉紅。
“今天正好是市綜檢中心一周歲的‘生日’。”楊曉紅說,市綜檢中心成立以來,充分發揮了綜合檢驗檢測職能,為服務政府監管、企業發展和民生健康作出了貢獻,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楊曉紅介紹,在深化改革方面,他們建立了運行機構,完善了運行體系,制定黨建、業務、財務等方面規章制度40多項,完成《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統籌業務開展和資質變更工作,取得了藥品及產(商)品檢驗資質認定證書。在檢驗檢測業務方面,完成汽油、柴油產品質量檢驗任務439批次,完成計量器具檢定和校準54115臺(件),完成特種設備檢驗10731臺(件),完成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797人次,完成藥品檢驗樣品594批次,上報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8825例,上報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報告1957例。上報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252例。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面,班子成員分別6次帶隊前往社區、商場、企業等場所,對在用壓力容器、電梯、計量器具等使用和運行情況提供技術服務,2021年共服務企業5095家,檢驗檢測計量器具、特種設備、質量檢驗60034臺(件)。
同時,市綜檢中心的檢測能力實現了有效提升。在產品領域,該中心具備對食品、建筑材料、化工產品、輕工產品等9大類256種產品790個參數的檢測能力;在醫療領域,具備對中成藥、中藥材、化學藥、抗生素、生化藥、醫院制劑和藥用輔料七大類13722種78個參數的藥品檢測能力;在特種設備領域,具備對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梯、廠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的檢驗能力;在計量方面,建立了70項全市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可開展135項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工作。
楊曉紅說:“2022年,我們要深入貫徹在全市檢驗檢測工作會上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圍繞服務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一條主線,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我先行’兩項活動,推進‘三不’一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達到政治、服務、檢驗檢測、作風建設四個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助力我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建設檢測硬支撐,把握重點項目。一是將啟動已在我市落地的省級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實驗室的項目建設;二是在今年六月份同時完成我市的食品檢驗檢測項目和“山西省豆制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考核驗收工作。省級醫療器械檢驗項目完成后將促進我市醫療器械產業的健康發展,食品項目驗收后將承擔市政府下達的食品檢驗計劃,豆制品檢驗項目完成后將承擔全省豆制品的檢驗檢測、評價檢驗和豆制品的標準驗證工作,也將在全省擁有該類產品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提高檢驗軟實力,加強人員培訓。將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學習,優選學科專家或技術翹楚進行技術指導,在內部選出技術優秀人才進行專項業務和崗位技能培訓,實現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三方優勢資源的精準對接,把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建立共享實驗室,開放檢驗檢測服務,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
——提升服務能力,積蓄高質量發展后勁。將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我先行”活動貫穿全年,通過進企業、進社區、進工地,向服務對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專業服務和幫助。通過實地走訪、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網絡征求意見、信訪等方式了解民生需求,確定具體服務對象和急需解決的問題,詳細列出具體任務、主要舉措、責任主體、目標效果、完成時限,確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節點決定起點,開局關系全局。楊曉紅說:“2022年,是各項檢驗檢測工作再創新佳績、再鑄新輝煌、再上新臺階的一年。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出成效,檢測業務創一流,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記者 柴云祥 文/圖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