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7月2日,吉縣古賢村,雨后。
藍天白云下的晉陜大峽谷烈風呼嘯,連綿起伏的河谷兩側綠意盎然,奔涌向前的黃河水愈顯雄渾澎湃。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現場,一輛輛新型罐車來回穿行,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器械的轟鳴聲此起彼伏,鋼架上數十組焊花不停閃爍,與奔涌不息的黃河水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壯麗畫卷。
夢起古賢
幾代人接力共護黃河安瀾
“從小就聽說,古賢要建水庫,到時候這里將會大變樣。”剛過不惑之年的葛峰,是吉縣文城鄉古賢村人。
“記憶中,經常會看到工程師在岸邊、山間測繪勘探。建水庫,對兒時的我們來說,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葛峰說。
從20世紀50年代提出工程規劃方案,到1997年明確提出古賢水利樞紐為黃河水沙調控體系七大控制性骨干樞紐之一;從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到《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有序推進古賢等工程”。2024年7月,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動員大會舉行,這一凝聚著幾代人70余年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與小浪底水庫聯合運用,為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提供后續動力,充分發揮防洪減淤、供水灌溉、發電降碳、生態保護等綜合效益,進一步織密國家水網,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古賢工程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水網的重要節點工程,是關乎黃河中下游長久安瀾的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對保護母親河意義重大。能參與這項工程建設,我感到無比榮幸。”在中國水電十四局古賢項目部,總工程師陸學華對記者說。
陸學華年輕時曾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中參與雙向船閘建設。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那便是在黃河上也留下自己的足跡。
“我們年輕時,《我的中國心》這首歌特別火,歌里唱到‘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陸學華說,“長江、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上的工程我參與過了,這次能在古賢參與黃河上的工程建設,為保護母親河長久安瀾貢獻自己的力量,也算是圓了我的夢想。”
中國水電八局古賢項目安全總監張青旭,也曾參與過白鶴灘水電站、雄安調蓄庫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他說:“很榮幸也很自豪參與古賢工程建設。作為一名水電人,古賢必將是人生又一個美好的回憶。”
筑夢古賢
技術團隊鉆研攻關破難題
“古賢工程,我們干得并不輕松,在導流洞的施工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題。”陸學華說。
導流洞是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首期重點工程,采用雙洞平行布置,該項目分兩個標段,由中國水電十四局、三局承建。陸學華所在的中國水電十四局主要負責導流洞Ⅰ標段的施工建設。
晉陜峽谷兩側陡峭的山體、黃土高原特殊的地質構造,也曾一度讓這位與水電工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工程師犯了難。
“有問題了,就必須解決,再復雜也要拿下。”陸學華堅定地說。
“黃河岸邊山體的巖石結構呈水平走向,給施工安全帶來很大風險。”陸學華介紹,在導流洞施工過程中,爆破點選擇必須十分精準,否則極易引發塌方。
而針對可能遇到的難題,陸學華帶領技術團隊想到了應對辦法,一些新技術、新手段正在施工中逐步應用推廣。目前,導流洞的開挖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古賢大壩是目前紅層地基上設計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壩址所在地巖層是紫紅色砂巖、粉砂巖和泥巖互層狀分布,就像一張“千層餅”,極易形成泥化夾層,泥化夾層是影響壩型選擇、壩基穩定的關鍵因素。通過技術團隊的協同攻關,經過充分論證,這一難題被攻克。
奮戰古賢
建設鐵軍一線鏖戰保進度
“導流洞是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的關鍵項目,施工進度直接關系大河截流,計劃在2025年底完成開挖。”中國水電十四局古賢項目黨支部副書記賀大松告訴記者。
在賀大松和中國水電十四局古賢項目生產副經理譚開宏的帶領下,記者進入隧洞,洞內兩側的通風降塵管道整齊架設,照明燈帶和各類智能監測數據傳感設備有序布置。順著機器轟鳴聲,在2號導流洞下游方向,數十名工人正在支架上鑿壁鉆洞,為后續爆破做準備。
“我們采用上下游同時鉆孔、裝藥、爆破的方式進行開挖,同時,特殊部位采用脹殼式預應力錨桿進行支護,隨挖隨護,有效加固圍巖,提升安全性。”譚開宏介紹,為了提高施工效率,他們創新采用了雙向對挖和動態支護的方法,推進導流洞安全有序向前掘進。
“每輪掘進7道工序環環相扣,爭分奪秒的同時必須做到一絲不茍。”賀大松告訴記者,為了工程穩步推進,項目管理團隊實行24小時現場跟蹤值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工序銜接、技術幫扶等,確保貫通目標早日實現。
隧洞外,中國水電八局古賢項目經理謝斌正在拌合樓施工現場調度,他告訴記者,這里是導流洞混凝土生產系統所在地,也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程。
“我們加強調度、合理優化工序,正在按目標加緊施工。”為了如期高質量完成導流洞混凝土生產系統建設,謝斌帶領的施工團隊日夜奮戰在建設一線。向記者簡單介紹后,他又匆匆走向河灘處的施工地。
2025年是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關鍵之年,隨著導流洞項目的快速推進,場內道路、變電站等工程的陸續開工,以及進場道路特長隧道等工程的招標進場,這項黃河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全面駛入建設“快車道”。
記者 梁新紅 霍 壯 賀建飛
記者手記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
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與小浪底水庫聯合運用,可進一步增強黃河水沙調控和水資源調蓄能力,控制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和懸河發展。這一關乎黃河中下游長久安瀾的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在新時代黃河保護治理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臨汾是古賢工程的“主戰場”之一。臨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專題部署,要求繼續舉全市之力做好工程各項服務保障工作;要統籌一切資源,發動一切力量,窮盡一切辦法,努力為項目加快實施、早日造福人民作出臨汾貢獻。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迎難而上、日夜奮戰、斗志昂揚,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進度。“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能參與古賢工程建設深感幸運,更知責任重大。”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古賢起大壩,安瀾終可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