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新城鎮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以來,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建設,不斷鞏固創建成果,實現了鄉風文明和諧,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讓我們走近新城鎮,近距離感受其建設“全國文明村鎮”的內涵。
地處襄汾縣城郊區的新城鎮,轄40個行政村,4.2萬農業人口,是一個農業大鎮。這里,人文歷史悠久,有聞名全國的“丁村遺址”和“丁村明清民居”,吸引著八方賓客;這里,自然條件優越,盛產的“官灘棗”獲得“中國綠色生態官灘棗之鄉”的美譽,富裕了一方百姓。自2011年12月,新城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以來,鎮黨委、政府以鞏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成果為目標,緊緊圍繞文明村鎮建設,實施民生惠農工程,加快產業富民步伐,全力打造“先行發展新城、生態宜居新城、平安和諧新城”,全鎮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百姓生活安居樂業,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優化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走進新城鎮陳郭村,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房前屋后栽花種草,村里人住上了新樓房,自來水進入了農戶家。
提起過去的陳郭村,村民們這樣描述:垃圾、柴草到處都是,雞舍豬舍臭氣熏天。而如今的陳郭村綠樹成陰,干凈整潔,環境越來越美,說起近年來村里的變化,村民們喜笑顏開,因為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了。
據陳郭村黨總支書王勝彪介紹,近年來,為給村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村里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落后的面貌,投資2800余萬元,硬化了全村道路,配套排污設施,實施道路綠化和天然氣、集中供熱入戶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內高標準的文體廣場、幼兒園和衛生所一應俱全,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其實,陳郭村只是新城鎮優化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打造“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城鎮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激發了群眾愛國、愛黨、愛家的熱情,促進社會和諧,樹立了文明和諧農村新風。全鎮實現了通村道路和街巷硬化、自來水、文體活動廣場、村通廣播電視建設等兩輪“五個全覆蓋”,群眾用上了沼氣、煤氣、天然氣、電磁爐等清潔能源,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沒什么兩樣了。
為保持村容環境整潔,該鎮持續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工程,實行保潔常態化管理,聘請144名農村清掃、清運保潔員,規劃建設垃圾填埋場,在農村積極推廣垃圾不落地、直接進填埋場式管理,使廣大群眾養成了保持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如今的新城鎮,村子美了,環境好了,村民生活得更加舒心了。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文明鄉村”
“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孝敬公婆、家庭和睦、勤儉節約……”這些散發著中華民族數千年傳統文化的優良美德,是我們每個人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
為了讓這些傳統美德貫穿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新城鎮連續兩年開展了文明和諧創建“十佳”系列評選活動,通過推薦評選“文明和諧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婦、好婆婆”、“衛生示范戶”,以家庭文明和諧促進社會文明和諧,以道德模范促進全社會個人品德建設,各村每年參加評選的戶達98%以上。
“評選活動注重的是過程,我們要讓全鎮每家每戶群眾都參與進來。”新城鎮黨委書記楊江濱說,“參與的過程,就是大家學習、受教育的過程,我們要通過大家的親身參與,達到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村民整體文明素養的目的?!睘榇?,新城鎮向全鎮農民朋友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文明在心中、改變每一天”文明和諧創建主題實踐活動中來。2012年,該鎮有4個村榮獲臨汾市“文明和諧村”榮譽稱號,今年,又有5個村申報市級“文明和諧村”。
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該鎮投資380余萬元,新建成27個文體休閑廣場,籃球場、健身場、農民娛樂室、農家書屋等體育文化場館和設施一應俱全。每天晚上,各村委會廣場上,百余名村民和著悠揚的樂曲,跳起健身舞;農家書屋里,村民們靜靜地讀書看報,認真學習農業科技知識,了解致富信息,增強自身的致富本領。
此外,每逢春節、元旦等節假日,新城鎮都要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藝匯演和籃球、象棋、書畫、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全鎮形成了團結和諧、文明上進的氛圍。鄧曲、張槐、沙女等村群眾自發編撰村志、自編戲曲,推動了鄉村文化大發展。陳郭、張槐、趙曲、夏梁等村對威風鑼鼓、轉身鼓進行重新開發和包裝,使其走向了市場,從鏗鏘的鑼鼓聲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農民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的新城鎮,打麻將賭博的不見了,酗酒鬧事的沒有了,鄰里關系融洽了,村容村貌好了,學科學想致富的多了。遵紀守法、敬老愛幼、和睦友善、樂于助人的農村新風尚潛移默化地在各村悄然形成。
發展農村經濟邁向“富裕鄉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就談不上和諧文明。近年來,新城鎮始終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實施產業富民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在農業發展上,該鎮按照“南棗北糧、東桃果,城郊畜菜”的調產思路,堅持“規?;?、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大力培育現代設施農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引領區,形成丁村白蓮、官灘棗、城郊畜菜三大主導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在梁坡、鄧曲等沿汾河6村規劃種植節水蓮菜2000畝;依托山西十大名棗—— —官灘棗品牌優勢,在官灘、蒙亨、柴莊、伯玉等村發展棗林1.6萬畝;在陳郭、圪塔、六家咀等村栽植優質核桃5000畝;在劉村、閆店等村發展規模養豬、養雞場18個,全鎮豬存欄1.2萬頭,雞存欄21萬只;在陳郭村規劃建設了千畝無公害溫室番茄園區,促進了農民增收。
在工業發展上,該鎮抓住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和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的契機,不斷創優發展環境,使高科技、低能耗、環保型的戎子酒莊分公司在當地落戶。
該鎮還圍繞丁村旅游開發,建設旅游公路,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加快古村落民俗風情街建設,奮力打造“中國國畫第一村”;引導村民發展丁村土布、丁村家宴和旅游紀念品加工等第三產業,建設農家客棧、購物商城和農家樂飯店,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如今,文明之花在新城鎮各村競相綻放,新時代的新城人正在黨的富農政策的感召下,全力建設經濟繁榮、民生殷實、平安和諧、環境優美的新城鎮,昂首闊步地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記者 田青松)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