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轉爐永恒地定格停轉,曾幾何時臨鋼“煉鋼”的燃情歲月與那張撕掉的2013年最后一張日歷的命運無異,自此化作臨鋼人乃至臨汾人永遠的回憶;一天之內,城區周邊的雙山焦化亦宣布全面關停,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關鍵突破;2013年,我市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位列全省三甲;全市17個縣(市、區)空氣質量全部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汾河等主要河流水環境指標達到考核標準……
2013年對我市環保工作來說,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義無反顧砥礪前行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咬定生態文明目標,奮力拼搏,戮力同行;排除一切外在雜音,負重前行;直面前進路上的重重困難,埋頭苦干;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堅實環境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下半年啟動的臨汾市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敢碰硬、動真格,在成立不到3個月時間里,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階段性成果,可謂得來不易。
一年下來,全市環保各項重點工作得到了扎實有效推進——減排任務提前完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全面啟動并順利完成年度目標;有力確保全市環境安全穩定;環境監管執法持續加強;水污染防治成效顯著;環保優化發展能力繼續提升。此外,宣傳教育、項目環評、審批驗收、科技監測、農村生態等各項環保工作也取得較好成績,年度目標任務全部順利圓滿完成。
突出抓好大氣污染防治。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關于加強PM2.5防控改善提升市區空氣質量的5大章節38條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城市煤煙污染控制、城市二次揚塵污染控制、重點控制區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和機動車污染防治四大工程。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后,我市環保系統又根據有關精神制訂并由市政府下發了網格化監管方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文件。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指揮長,分管副市長任副指揮長,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市政府先后三次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推進會議,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各縣(市、區)也都制訂實施方案和細則,成立分指揮部,為順利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障。
全力確保完成減排任務。建立污染減排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預測預算倒逼機制。每季召開一次與監察、發改、經信、住建、交警等12個市直部門和單位組成污染減排聯席會議,分析減排形勢,決定減排重大行動。我市將經濟發展和污染減排有機結合,全面統籌考慮,對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指標進行預測分析,嚴控高耗能、高污染工業產品過快增長。2013年6月19日,我市在堯都區召開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減排現場會,明確提出全年畜禽養殖減排目標和任務,要求各縣(市、區)加大畜禽養殖減排資金投入。2013年9月7日,在星原鋼鐵有限公司召開鋼鐵燒結機煙氣脫硫現場會,推廣學習星原公司運行管理減排模式,要求全市32家鋼鐵企業將系統運行各環節工藝參數全部納入中控系統,進行動態管理。積極探索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模式。中宇鋼鐵和襄汾縣、安澤縣城鎮污水處理廠等企業已委托專業公司運營,在實現運行專業化、管理科學化、考核減量化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通過對市區實行網格化監管,由市環保局組成7個督查組進行不定期檢查;督促協調城市周邊工業企業搬遷;在市區組織了3次較大規模的集中檢查,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筑施工工地下達督辦令;與省焦炭總公司、臨汾焦炭分公司達成大氣污染防治抑塵噴灑初步協議;下達煤煙型污染治理整改意見通知,拆除市區集中供熱范圍內燃煤鍋;和市交警支隊正式建立一季一次的會商機制,聯合下發文件,初步確定了全市“黃標車”和老舊車輛的管理辦法;制訂了油煙治理分類處置方案,協調督促取締市區內環境敏感位置的夜市燒烤并合理劃定燒烤攤位。通過這些舉措,有效遏制了霧霾天氣的發生。
持續加強水污染防治。繼續在全市嚴格實行重點流域地表水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機制,通過經濟手段促進重點流域地表水水質改善。2013年8月一次性扣繳罰款6445萬元,在各縣(市、區)引起震動;繼續開展水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定期組織汾河流域縣市和重點企業召開工作例會,通報水質監測結果,研討治理技術,調度治理進度;建立了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環保監管月報告制度,對存在問題的污水處理廠下達限期整改,并致函有關縣市政府,要求落實運行經費,確保穩定運行,保證處理效果。
穩步推進農村環保工作。全市在認真總結前兩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生態創建和連片整治齊頭并進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農村環保工作。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上力度不減,穩妥實施。第一、第二批示范項目已有5家進行了預驗收;第三批項目(7個縣市)整體工程已接近尾聲。我市在穩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同時,積極開展創建生態示范鄉鎮、示范村活動。去年11月以來,我市開展了鄉村清潔活動,重點解決農村環境“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問題,尤其是城市郊區面貌有了明顯改觀。
大力強化環境執法。市里制定出臺了《臨汾市環境保護重大環境問題約談辦法(試行)》,就全市范圍內出現和存在的一些特殊的、影響全局的重大環保問題,將開展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和重點工業企業負責人進行約見談話,切實建立健全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同時,我市在環境執法上探索推行“執法活動常態化、執法行為規范化、整治違法聯動化”的“三化”管理模式,使執法的有效性更加突顯。繼續對各縣(市、區)開展環境監察專項稽查,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嚴格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充分調動縣(市、區)和鄉鎮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的積極性,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全市重點環境違法問題專項執法檢查的意見》,開展“市級建賬督查,縣級進度日報,鄉級駐廠監管”的聯動執法,持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管,全面加快企業整改步伐。
毫不放松環境安全。我市狠抓環境隱患排查、環境應急管理和環境信訪工作,大力加強環境安全和穩定工作,為環保事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內、外部環境。在應急管理上,全市不斷健全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組織開展應急演練,鍛煉隊伍,增強實戰經驗。在環境信訪上進一步健全完善“一站式服務、網格化管理”環境信訪制度,全年未發生一起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突發性群體事件。在環境安全大檢查上結合全市實際,增加重點檢查對象,把澮河、顎河等主要河流納入全市重點區域。市環保局統一制作檢查臺賬及日進度統計表,將發現的環境安全隱患及整改情況逐一記錄登記。安排17個縣(市、區)以交叉檢查的方式進行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以書面形式告知被督查縣市政府,要求其限期整改。有力保障了全市環境安全穩定。(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