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沼—果”循環經濟,有力地促進了吉縣蘋果產業快速發展,該縣2009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蘋果之鄉”稱號,并由此凸現出四大優勢。一是提升了蘋果品質,促進了主導產業的發展。蘋果種植已成為該縣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現有果園1萬余座、果農9000多戶,果園面積達27萬畝,年產量達15萬噸,產值3億元。今年,該縣縣委、縣政府又提出了“擴規模、提品質、創名牌、上效益”和轉型發展的新思路。通過“三沼”綜合利用,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提高,有效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同時對紅蜘蛛、蚜蟲及早期落葉病等病蟲有一定控制作用,使得蘋果樹生長旺盛,果品品質顯著改善,商品果率明顯增加。二是帶動了畜禽養殖,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戶用沼氣帶動了養殖、種植同步發展,蘋果主導產業規模逐漸擴大。畜禽糞便通過沼氣池轉換,凈化了環境,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三是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吉縣是退耕還林大縣,森林覆蓋率45%,面積達40.9萬畝。通過使用沼氣,發展循環經濟,改變了傳統煙熏火燎的炊事舊習,保護了退耕還林成果,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四是拓寬了就業途徑,實現了勞動力就地轉移。隨著沼氣規模的不斷擴大,沼氣技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持有沼氣生產國家技能資格證的已達108人,全年從事沼氣生產或沼氣建設后續服務,拓寬了就業渠道,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緩解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
(通訊員 閆海斌)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