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她,不斷創新教學,讓數學課有了溫度和情感;她,及時肯定學生進步,引導學生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她,深入小區做志愿者,以奮斗的姿態成為師生學習的榜樣……
她就是浮山縣第二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衛美麗。從教18年來,她始終懷揣著一腔熱忱,用心育人、用愛守護孩子們成長,先后榮獲縣“課改名師”、“臨汾市優秀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老師公認的“帶頭人”
“二次函數是本學期初三年級教學的難點,我通過表格繪制出一幅思維導圖,能清晰地表達出其定義、圖像和性質……”
12月7日的數學教研時間,39歲的衛美麗做了題為《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的講座,令人耳目一新,老師們瞬間圈粉。
講座中,衛美麗不僅講解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還從教育心理學入手,運用馬斯洛需求層次分析了學生作為獨特個體所需要的心理滋養。“愛與歸屬”“安全感”對于學生“自我實現”尤為重要,被理解、被接納、被關注、被認同、被愛、被需要,都是不容缺失的重要環節。“教育不是為了改變學生,而是替學生分析問題,幫學生找到前行的方向。”她的觀點贏得老師一片掌聲,“衛老師不愧是我們的引路人……”
多年來,衛美麗本著“教無定法,教必有法”的理念,引領本組教師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組織強化集體備課、聽評研討課、同課異構課等。在她的帶領下,這支教研組互學互助、互促互進,于2022年9月在山西省第八屆基礎教育“三優工程”評選活動中榮獲省級優秀教研團隊二等獎。
測算一畝池塘能養多少條魚、計算卡車通過拋物線型隧道的高度、觀察一枚硬幣沿一條折線滾動的軌跡……在衛美麗的課堂上,數學并不那么深奧難懂,她不僅用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來給同學們講課,還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方式既具體、又生動,讓學生們愛上了數學,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衛美麗家里的學習桌上,放著一本厚厚的教學反思筆記本,她有空就在筆記本上寫下課堂教學反思,包括講課的要點、難點,學生的疑問以及自己的疑惑和探究,至今已經記錄了20余本上百萬字。正是這種長年累月的積累,對細節的追溯,形成了她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打造出一套“問題驅動+深度學習”的精品高效課堂。
學生喜愛的“知心人”
“文靜,有什么困難,老師會幫你,全班同學也會幫你……”
今年9月開學的時候,衛美麗的班上轉來一位家庭貧困學生文靜(化名),成為她重點關注對象。12月23日,她發現文靜三天沒準時上課,也不提交作業,頓時心急如焚。
課后,衛美麗立即前往文靜家進行家訪。當她看到文靜家中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媽媽、癱瘓在床的爺爺、承擔生活重擔的奶奶,她的心一下子“疼”了起來。她把文靜拉到懷里,安慰她,“孩子,老師也知道你難,沒事,我們一起扛過去。”
衛美麗對文靜的關心,集中在物質和學習兩個方面。她自費給文靜買了生活用品和學習資料,并發動班里的同學幫助她學習鞏固課堂知識,讓她的成長“不掉線”,體會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
像文靜這樣的孩子,衛美麗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不少,她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用心關愛、精準幫扶。近段時間以來,她不僅每天在線上教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還帶領他們在線上做游戲,為其疏導情緒,做學生們的知心人,得到家長的肯定。
居民身邊的“守護人”
“我是黨員,我先上——”
11月20日,浮山縣實行臨時性靜態管理。當天凌晨3時,當衛美麗接到該校發出緊急招募70名教師志愿者的通知后,踴躍報名參加,承擔核酸采樣錄入工作。
靜態管理期間,在棲鳳社區北埝小區的臨時核酸采樣點,居民們每天都能看到衛美麗忙碌的身影,她時而為居民錄入信息,時而叮囑居民戴好口罩,時而提醒大家有序排隊。
登錄平臺、選擇模式、進行錄入……衛美麗變身“大白”,每天清晨5時許就出門,與社區干部齊心協力抗疫,為620余人錄入信息的同時,還主動向居民講解疫情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幫助居民化解焦慮情緒和疏導恐慌心理,引導居民正確理性看待疫情,理解社區工作,成為居民們身邊的“守護人”。
寒風中,衛美麗和其他志愿者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站就是4個多小時,引發她的身體不適。11月21日13時,當核酸采樣錄入工作結束時,衛美麗的心絞痛老毛病又犯了,她頓覺頭昏、乏力,癱坐到地上。大家勸她別做志愿服務了,在家好好休息,她卻笑著說:“我是黨員,一定要堅持到底。”
新的一年到了,衛美麗表示,她會一如既往用愛詮釋教育,用心關愛學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內涵,走出閃亮的人生足跡。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