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豐富課后服務內容,今年以來,我市按照中小學各學段課程設置、教學特點和學生需求,聚焦愛國主義、書香校園、科技創新、勞動教育、體育美育、安全科普、規則意識等主題,組織各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校外實踐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喜愛。
法治教育強意識
“我宣布,現在開庭!”6月15日下午,在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場“沉浸式模擬法庭”正在開庭。
這是山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開展的“法治護航 伴我成長”活動的一個現場。活動通過法治宣講、模擬法庭等方式,引導同學們增強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為同學們介紹了法院的含義和刑事審判庭布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人民法院的歷史淵源以及審判長、書記員、公訴人等工作人員的各項職責,讓同學們對人民法院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這樣的法治課,讓我學會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我會遠離不良行為,爭當新時代好少年。”活動后,同學們分享著學習感受。
科學教育拓視野
“走嘍!去參加活動嘍!”
從6月初開始,臨汾市第一小學分批組織五年級學生走進堯都區華漢云極信創產業中心,參觀基礎數據標注、基礎數據應用、大數據交易等七大區域,近距離體驗科技展品,提高學生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在他們心中播撒下科學的種子。
為了提高學生環保意識,臨汾市第一小學還組織學生到市環境產業園開展校外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垃圾卸料大廳、垃圾儲存坑、焚燒爐車間、爐渣池等處,了解環保處理垃圾的過程。同學們紛紛驚嘆于垃圾處理環境的干凈整潔,了解到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感嘆“垃圾不僅能得到環保處理,還能變廢為寶”。
勞動教育促成長
“原來,玉米需要生長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6月13日下午,市第二小學組織學生到位于堯都區段店鄉孫喬村的禾廣源農業基地,上了一堂“親近大自然 擁抱新生活”的自然科普課。該基地種植園區老師帶領同學們認識各種農作物、常用農具,并通過參加農業知識講座、體驗耕種管收等農事勞動環節,進一步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和意義。
“我來挖坑”“我來播種”……活動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松土、播種、澆地、施肥,忙得不亦樂乎。該校五(3)班學生孫浩然一邊播撒玉米種一邊說:“雖然種地很累,但和同學們一起播種的過程很快樂。通過參加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糧食。”
“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市建立了一批青少年志愿服務基地,采取線上與線下、陣地建設與流動服務、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市區10所中小學校8000余名師生走進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烈士陵園、氣象觀測站等16個實踐場所,廣泛開展專題講座、文物博覽、VR體驗等近180次課后服務校外實踐活動。”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繼續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問題研究的方法,培養創新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全面健康成長。”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