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大多數農村學校都面臨著生源萎縮、師資不穩、教學質量下滑的生存壓力。然而,地處臨汾東城城鄉結合部的段店中學卻在眾多的農村學校中脫穎而出,生源數量不減反增,教學質量節節攀升,中考成績連續10年在堯都區名列前茅,先后向市區重點高中輸送了優秀學生1000余名,今年又在全區綜合評估中排在農村中學第一名。
段店中學是如何做的,這里有一個怎樣敬業奉獻的群體?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一行日前走進了該校。見到校長許建功時,他剛和師生們做完廣播體操,臉上掛著晶瑩的汗珠,笑容憨厚質樸。從他的簡歷中我們得知,他從1984年起在堯都區執教,1999年開始擔任堯廟中學校長,一干就是12年,2011年,調任段店中學擔任校長。看來,這是一位與農村初中抹不開緣分的校長。
在總結該校的管理心得時,許建功校長說,“把心思用細,把管理抓嚴,把常規做實”是他們的一貫做法。雖只有短短的15個字,卻有著特別重的份量。在該校,細、嚴、實的辦學方針被扎扎實實落實到教育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而且一堅持就堅持了那么多年。
比環境更能打動人心的是無言的關愛
段店中學的辦學宗旨是辦一所適合農村孩子就讀的學校。學校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周邊農村和臨紡、冶建、臨鋼的孩子以及教工子女。這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孩子都十分珍惜機會,學習十分刻苦。
許校長常對老師們說:“成績單靠校長一個人是干不出來的,靠的還是大家。我當校長就是在為大家服務。”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思路,他始終把創設良好環境、解除教工的后顧之憂作為學校工作的首要出發點。
2011年暑假期間,當大部分師生還在享受著愜意的假期生活時,許校長一班人已經著手整頓校園環境。他們重新修建了學校大門,投資50余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塑膠操場,平整了校園內所有道路,安裝了明亮華麗的路燈,粉刷了教學樓的內外墻。教室原先坑坑洼洼的舊黑板被撤掉,取而代之的是墨綠色的新板。各處室、各年級辦公室都換上了寬大的辦公桌……開學了,師生們眼前一亮,這花園般的新校園讓他們興致盎然,充滿了自豪感。2012年,師生們過完暑假再返回學校,嶄新的校園再次讓他們“驚艷”:校園里綠樹成蔭幽靜典雅,花壇內鮮花盛開姹紫嫣紅,南北大道、花園小徑整潔通暢;每個教室安裝了現代化的電腦投影一體機;多功能報告廳窗明幾凈設備一流;掛滿《弟子規》的文化長廊散發出國學經典的味道;學校食堂整修一新、管理嚴格,師生們喝上了放心水,吃上了放心飯,而新建的塑膠操場讓健兒有了翱翔的欲望……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許建功的心里分外溫暖。
當然,比環境更能打動人心的是無言的關愛。段中有94名教師,沒有一個是代教。每一位教師,許校長都裝在了自己的心里。大事小事,逢年過節,他總不忘把學校對老師們的關懷送上。但凡誰家里有事或者遇上了什么難題,他都是第一個過問,并盡可能地予以幫助。班主任老師操心多,工作量大,他想方設法從不多的辦學經費中給他們提高福利待遇,將代班費提高到200元。每到逢年過節,他都主動到教師家中慰問,尤其是關心兩地生活的教師,每學期為他們發放200元補助等,讓他們能安心并盡心盡力地傳道授業。他還愛才惜才,十分關心成績優異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每學期給這些孩子發放補助。2012年該校中考再創佳績,為表彰老師,他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騰出6萬多元兌現了中考質量獎。要知道,6萬元在收入微薄的農村初中絕對是大手筆。老師們說,在段中當老師開心,不比城里學校差。
良好校風的背后有一套制度在運行
走進段中的人會發現,校風非常淳樸,老師學生各盡其職,校園無形中透出一股寧靜祥和的氣息。他們不知道,段中始終注重長遠發展,在制度建設上下了大功夫,真正做到了制度管理人、制度約束人。
校委會明晰職權、責任到人,對制度執行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均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并隨時記錄在案,存檔備查,保證讓每一個人都能心服口服,并自覺遵守。例如在對老師教育教學行為的監督上,教導處除了檢查老師的日常考勤、備課、批改作業等外,每天都有值班領導巡視,查上課前2分鐘老師是否在教室門前候課,午后學生自習時間老師是否跟班輔導,課間操老師是否隨班做操等等。
政教處領導下的學生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監督則更細致更具體:進出校門不擁擠,參加活動秩序井然;在校期間穿校服,女生齊耳短發,男生一律平頭;上下樓梯靠右走;不隨地扔紙屑雜物;見到老師鞠躬問好,課前備好學習用具……所有這些監督檢查都記錄在案,作為學生德育成績的一部分。多年來,從該校出來的學生學習行為習慣普遍良好,受到高中學校的歡迎。
在對師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許校長并沒有放松對校委會領導成員的要求。校委會班子成員必須率先垂范,要求師生們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段中,每天最早到校最后離校的一定是校領導,表揚最少挨批最多的同樣是校領導。嚴格細致的管理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師生的精神風貌。
打造高效課堂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伴隨著課改大潮的涌動,段中人意識到,只有立足于課改,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為此,該校幾年來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和教育科研工作,他們落實“三門課”(即開門課、推門課、出門課)活動,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后赴山西太原、長子、江蘇洋思、山東杜郎口等十余批次的外出學習;每年派所有九年級教師赴省城參加中考復習研討會并承擔堯都區中考復習研討二級培訓任務;學校和臨汾四中、六中、八中建立了教研合作關系;每學期不定期邀請區教研室專家、教研員來校聽課督導……使廣大教師見到了世面,取回了真經。在此基礎上,該校結合本校的學情、教情逐漸摸索出一套契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三環·六步”教學模式(指課堂教學中的三個環節、六個具體步驟)。該教學模式由教導處牽頭,經各學科教研組長時間打磨,反復推敲、驗證,不同學科確定了不同的模式,并率先在七八年級使用。
為了模式的積極推進,教導處和分管年級組的校領導每天必定進班聽一節課,課后立即和授課老師交流研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給老師們提供一個提升自我和互動學習的平臺,學校發行了校刊《教壇芳草地》、開通了校園網站,校刊和網站對外做好宣傳,對內積累優秀經驗和檔案資料,提升了學校發展內涵,強化了師生名牌意識,目前已成為宣傳學校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名片。
實踐證明,“三環·六步”教學模式符合本校的學情教情,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鑒價值。在區教育局的幾次質量抽測中,無論抽測到哪個年級哪門學科,段中的成績都名列前茅令人刮目。與此同時,學校的美譽度不斷提升,先后榮獲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臨汾市教育局、堯都區教育局授予的“教育教學先進單位”、“中考質量優秀獎”等榮譽稱號,被多所高中學校授予“優質生源基地”。(記者 郭璞 實習生 趙俊)
[記者感言]
營造自己的“小氣候”
多年來,歷屆校長治校嚴謹務實,教師群體無私奉獻,他們不比物質比精神,不比收入比敬業,不慕虛榮把自己的孩子放進了自己的學校。生源不可選不氣餒,他們遇上什么孩子就教什么孩子,哪個孩子都當寶。他們各項工作均做細、做嚴、做實,同時,不斷引進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努辦增強自己的內涵。量變最終會促成質變,成績的凸現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管外界是否關注,始終在嚴格要求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管外面的大環境如何,始終把質量掛在心頭,用實力和成績說話。這就是段店初中,一所不斷前進的農村初中給人們的啟示。(郭璞)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市人社局舉辦法律法規知識競賽
下一篇: 冬季謹防煤氣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