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縣柏山寺鄉有這樣一個人,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能為鄉鄰造福,讓鄉親們都能說好。他就是吉縣柏山寺鄉衛生院主治醫生馮茂廷,現年65歲。
1965年9月,17歲的馮茂廷抱著回報家鄉父老鄉親的雄心壯志走進了稷山衛校,開始了他的學醫生涯。簡單、充實、清貧、刻苦的學習生活,讓他學有所成。帶著累累碩果,放棄城市生活,他毅然走上了回家的路。1968年回到家鄉后,他就在柏山寺鄉耀角村扎下了根,這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里,他全心全意為鄉親服務,急病人之所急、憂病人之所憂、想病人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不管病人家境如何、社會地位如何、社會關系如何,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對待每一個病人,他都會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病人家屬不理解時,他會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工作再忙再累,甚至過了下班時間,他也會堅持看完最后一個病人才回家。深夜時、寒風里、暴雨中、大雪下,去搶救病人,更是他常有之事。
總之,這十年里憑著扎實的醫學知識、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手腳勤快、用藥合理、價格便宜等,他在四鄰八鄉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周邊村甚至外鄉鎮的病人都慕名而來。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扎根農村、情系鄉親、服務大眾這一簡單而又崇高的理想。
從成為一名醫生起,他就知道只有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才能贏得病人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幫助鄉親。于是他在工作中不斷努力,苦練過硬的基本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鉆研醫療發展新動態,積累新經驗。隨著醫術的不斷提高,加上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1979年他被調至柏山寺鄉醫院,成為一名主治醫生。工作得到肯定,事業小有成就,但他從不自滿、從不驕傲,仍然孜孜不倦地學習。
他從醫多年,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他從不給病人開大處方,能吃藥的絕不打針,能打針的絕不輸液,用責任與愛踐行著醫生的職業道德。同時他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給病人看病時,關注病人的心理變化,始終以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嚴于律己,愛以待人,彰顯出了他崇高的醫德。
鄉村醫生四十余年來,他憑著崇高的醫德、日益精湛的醫術,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品格,使他的名字廣為流傳,贏得了父老鄉親的信賴和贊譽,多次榮獲縣級“先進工作者”、“好醫生”、“十佳醫生”等稱號,2007年12月,他獲得了市衛生局、人事局、教育局等六個部門聯合頒發的偏遠農村衛生工作三十年以上天使獎。一步一個腳印,他的事跡為人稱頌。
馮茂廷四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貧困山村無私奉獻。雖無驚天動地的光輝事跡,但這是一份平凡的大美,是一份樸素的大善。他守著這份美麗,守著這份高潔,如寒松、傲梅,令人贊嘆,令人感動。人們感動于他的無怨無悔,感動于他的默默守護,感動于他的救死扶傷,感動于他說的一句話:“四十年的守護、四十年的付出,只因為這里是我的家,這里需要我,這里有我的父老鄉親。”通訊員閆海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下一篇: 老師情 慈母心